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雀入大水为蛤,橘踰长淮化枳。
天地岂私我哉,人生贵适志耳。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夏日村居四十二首》中的第十三首。通过“雀入大水为蛤,橘踰长淮化枳”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奇异现象来比喻世事的无常和变化。雀本陆生之物,却能化身为水生的蛤蜊;橘树生长在长江以南,跨越淮河后则变成了枳树。这种不可思议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和命运的多变。
接下来,“天地岂私我哉”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质疑,似乎在问天地是否偏心,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安排。然而,紧接着的“人生贵适志耳”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平静,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不必过分执着于外在的得失。
整首诗以自然现象为引子,探讨了人生哲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豁达态度。通过对比自然界中看似不合理的变化与人类生活中的追求与适应,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生活智慧。
不详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石几移当薜幌,丝囊凭对花栏。
门外何方骑吹,红尘北走长安。
家住谷城山下,行踪半慕留侯。
初无黄石公授,但从赤松子游。
握笔峰霞缥缈,弹琴涧水潺湲。
草阁终年不闭,荆扉镇日常关。
面面溪山缭绕,村村花树蒙笼。
人在渊明记里,家居摩诘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