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龙兴寺阁

插天飞构郁嵯峨,栏角涛声转暮河。

孤鸟去边沧渚阔,落霞明处碧山多。

伤时未遂陈三策,吊古犹堪赋《九歌》。

安得天丁挽天汉,倒倾京洛洗干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杨云鹏的《真定龙兴寺阁》,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龙兴寺阁的壮丽景象,同时融入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首联“插天飞构郁嵯峨,栏角涛声转暮河”,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将龙兴寺阁比作直插云霄的建筑,其高耸入云的气势仿佛要与天空争高下。阁楼的栏杆边缘,似乎能听到傍晚河水奔腾的涛声,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寂寥的氛围。

颔联“孤鸟去边沧渚阔,落霞明处碧山多”,进一步描绘了阁外的自然景色。孤鸟在广阔的江边飞翔,落日余晖映照下的碧绿山峦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两句通过对比孤鸟与广阔天地的关系,以及落霞与碧山的色彩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

颈联“伤时未遂陈三策,吊古犹堪赋《九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历史的缅怀。诗人感叹于当前时局的艰难,未能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但依然能够通过吟诵《九歌》这样的古代诗歌来寄托哀思,表达对历史的敬仰和对先贤智慧的追忆。

尾联“安得天丁挽天汉,倒倾京洛洗干戈”则是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他希望有神力能够调和天河水,让京洛之地的战乱得以平息,展现出诗人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美好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龙兴寺阁的壮丽景观,还蕴含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元代文人关注国家命运、心系苍生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8)

杨云鹏(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云鹏。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閒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所赋《青梅》、《瑞莲》、《瓶声》、《雪意》,或多至十馀首。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之等,不啻十数人,称号专门。就诸人中,其死生于诗者,汝海杨飞卿一人而已

  • 字:飞卿
  • 号:《陶然集》
  • 籍贯:汝海

相关古诗词

白乐天影堂

晚慕浮屠伴衲衣,至今高榜揭岩扉。

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

但得蓬蒿犹可住,何须兜率是真归。

渺茫两地知何在,满眼春波白鹭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西城

山城二月媚晴晖,破暖轻风试裌衣。

雨后杏花浑放尽,社前燕子尚来稀。

孤怀不奈千愁积,往事真成一梦非。

却羡西桥桥畔柳,年年翠色自依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东原除夜

客舍无人静掩扉,小窗灯火独相依。

一年残腊今宵尽,千里故乡何日归。

鬓发半随春雪白,交游浑似晓星稀。

乱离不得中州信,肠断云间雁北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游何氏园

旋引溪流环小苑,出墙袅袅见长虹。

临风遥听有人语,隔水却疑无路通。

尘迹尽抛双屦外,春光别贮一壶中。

当门羡杀南塘好,拟买扁舟学钓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