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中走

平凉坛西鼓声吼,伏兵大呼侍中走。

君王正喜边兵休,武将尽贺书生忧。

邠宁飞书夜半至,西平老臣先掩涕。

君心多猜谋不足,平凉不伏长安伏。

枉伐大安园上竹。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紧张而戏剧性的场景。首句“平凉坛西鼓声吼”以强烈的鼓声开篇,暗示战事的紧迫。接着,“伏兵大呼侍中走”揭示了战局突变,侍中(可能指军事指挥官)在伏兵的惊呼声中仓皇逃走,反映出局势的混乱和危险。

“君王正喜边兵休”与前文形成对比,君王因边疆暂时平静而感到欣喜,然而“武将尽贺书生忧”却揭示出书生(智者或谏臣)对潜在危机的忧虑,预示着更大的问题即将浮现。

“邠宁飞书夜半至”进一步加重了紧张气氛,紧急军报在深夜送达,西平老臣闻讯后“先掩涕”,他的泪水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最后两句“君心多猜谋不足,平凉不伏长安伏”直指核心问题,指出君王疑心过重,导致决策失误,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平凉,而是隐藏在长安背后的深层次矛盾。结尾“枉伐大安园上竹”则以砍伐园中竹子的无谓之举,寓言性地批评了君王的盲目行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明朝边疆战事中的政治危机,以及智者与君主之间的微妙关系。

收录诗词(1558)

李东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 字:宾之
  • 号:西涯
  • 籍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
  • 生卒年:1447年-1516年

相关古诗词

永贞叹

王郎索饭黄扉里,郑州相公呼不起。

六街鬼魅夜攫人,公门白日成官市。

纷纷逐客不足嗟,河东司马文章家。

江湖浪客河间妇,世事荣枯一翻手。

诗翁莫赋永贞年,后来何代无此贤。

形式: 乐府曲辞

郑歇后

郑歇后,登台司。国事去,嗟何为?

唐之衰,风不竞,天下纷纷非一郑。

君不见宋家养士得士力,无数忠贤海中溺。

形式: 乐府曲辞

白马河

白马河,河水深可投,清邪浊邪同一流。

万古不涤衣冠羞,人生到此纷鸿毛。

纷鸿毛,竟何益?唐之亡,非此日。

形式: 乐府曲辞

王凝妻

妾生爱身如爱玉,玉可玷,身不可辱。

生不逢,鲁男子,彼氓何知妾为耻。

挥刀断臂不自谋,已看此臂为妾仇。

不恨妾身出无主,但恨妾身为妇女。

君不见中原将相誇男儿,朝梁暮周皆逆旅。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