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之洞联

曾许敢言,上书我愧陈同甫;

老而入相,当日群期范仲淹。

形式: 对联

鉴赏

此挽联以陈毅先生对张之洞的敬仰之情为线索,巧妙地将张之洞的生平事迹与两位历史人物——陈同甫和范仲淹相联系,既展现了张之洞的胆识与担当,也凸显了其在政治生涯中的卓越成就。

“曾许敢言,上书我愧陈同甫”这一句,首先赞扬了张之洞敢于直言的勇气。陈同甫,即陈亮,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以敢于批评时政著称。陈毅在此处将张之洞与陈同甫并提,意在强调张之洞在面对不公或不当之事时,同样具有不畏强权、勇于发声的品质。同时,陈毅自谦“我愧”,表达了对张之洞这种精神的敬佩与自省。

“老而入相,当日群期范仲淹”则进一步赞美了张之洞的政绩与影响力。范仲淹,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而闻名。陈毅在这里将张之洞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不仅肯定了张之洞在晚年能够进入高位,更强调了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通过“群期”二字,陈毅还暗示了张之洞在当时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他受到的广泛赞誉。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不仅高度评价了张之洞的个人品质和政治贡献,同时也体现了陈毅对其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通过巧妙的对比与引用,不仅丰富了张之洞的形象,也展现了陈毅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深厚人文素养。

收录诗词(17)

陈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挽张之洞联

其论证论学宗旨极纯,乃调和出之,孰为公谅;

以名相名儒生平自许,所表树如此,想见时艰。

形式: 对联

挽张之洞联

廿年杖履追随,忆茗余谭次,潜窥远计深忧,早识孤忠心有病;

一代宗师已杳,愿后哲来贤,继阐学风治术,莫教永叹国无人。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知先大父独深,当海表归骸,有诔痛摅零雨恨;

惟予小子不幸,适箦隅启手,遗言亲授薄冰诗。

形式: 对联

挽张百熙联

邮传政典未前闻,顾以寮掾辟予,愧无八表经营策;

著作吾徒曾滥许,从此师门知己,剩有三年感泣心。

形式: 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