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民瞻山图

女娲鍊五色,大磈补不牢。

至今西天首,天近山常高。

嵯峨苍云表,百鸟不敢巢。

仙人十二楼,城阙金岧峣。

下连丹砂井,皓气冲寂寥。

似闻笙竽韵,有客醉仙桃。

采芝者谁子,霞冠赤霜袍。

手持长年书,邀我同游遨。

我今胡不乐,失志在蓬蒿。

思仙不得去,作图谢尘嚣。

终当访王子,跨凤腾九霄。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神秘的山景画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与向往。

首句“女娲炼五色,大磈补不牢”以神话传说开篇,借女娲补天的故事,引出对山川大地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山的不完美与自然界的缺陷。接着,“至今西天首,天近山常高”描绘了山峰直插云霄的景象,强调其高度与雄伟,仿佛与天空相连,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嵯峨苍云表,百鸟不敢巢”进一步渲染了山的险峻与神秘,百鸟不敢栖息,更添了几分不可侵犯的威严。随后,“仙人十二楼,城阙金岧峣”则引入了仙境般的想象,十二座仙楼耸立于山巅,金碧辉煌,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充满了奇幻色彩。

“下连丹砂井,皓气冲寂寥”描绘了山脚下的一处隐秘之地,丹砂井与清冷的空气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下来,“似闻笙竽韵,有客醉仙桃”通过听觉与味觉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欢愉与自由的仙境之中,仿佛能听到仙乐飘渺,品尝到仙桃的甘甜。

“采芝者谁子,霞冠赤霜袍”则将目光转向了山中隐士,他们身着霞光般的衣裳,手持长年书,邀请诗人一同游历,共享仙界之乐。然而,“我今胡不乐,失志在蓬蒿”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向往仙界的生活,却因现实的束缚而无法实现,只能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愿望与理想。

最后,“思仙不得去,作图谢尘嚣”点明了诗人的无奈与逃避,通过绘制山图来远离尘世的喧嚣,寻求心灵的慰藉。而“终当访王子,跨凤腾九霄”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希望有一天能够跨越重重障碍,实现心中的梦想。

整首诗以山为载体,通过丰富的意象与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120)

朱德润(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泛太湖访友

扁舟去何所,渺渺太湖阴。

依依桑梓村,拍拍枕寒浔。

飞云入遐睇,鸟道横青岑。

篙师戒勿渡,柔橹力不任。

我身虽骨立,未肯折壮心。

放船当中流,浩歌激清音。

何当被宫锦,再作峨眉吟。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拙作小图二首(其一)

碧山高阴岑,老树立突兀。

岚光凝晓候,隐现苍林密。

空谷有佳人,胡宁欲行役。

形式: 古风

题拙作小图二首(其二)

招提抱层岩,阑楯出虚迥。

微微宿霭收,转见苍林静。

客子更何之,扶筇蹑云磴。

形式: 古风

黑谷东路山

高冈盘崔巍,白石落绝壑。

鸣泉咽古窦,岩麓净如削。

缅想融化初,元气下磅薄。

山灵托奇范,株脉下连络。

大峰齐云霄,群峤入云脚。

朱阑围碧瓦,隐见仙人宅。

良境不可负,行将理芒屩。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