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天乐”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宏大音响与人工音乐相联系,通过“洪钟鲸吼”和“风鸣”的描绘,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音响效果。诗人接着提出,这样的音乐应当由精通音律的师涓来调校,而非仅仅与邻家赵女的筝乐相比。这不仅体现了对古代音乐大师的敬仰,也暗含了对自身艺术追求的高标准。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天乐”、“洪钟”、“鲸吼”、“风鸣”等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音乐的力量与美感,而“师涓”和“赵女筝”则分别代表了高雅与通俗的音乐风格,通过对比,突出了对理想音乐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对音乐艺术的赞美,也是对个人艺术理想的自我期许,充满了深邃的哲理意味和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