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赠李以洪归洪州(其三)

象牙潭里帆过后,石头渡口船到时。

洲人洲上迎归楫,山客山中劳远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共融。

首句“象牙潭里帆过后”,以“象牙潭”这一富有诗意的地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随后“帆过后”则引入了动态的元素,帆船在水面划过,留下一道道波纹,为画面增添了活力。这句诗通过对比静与动,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节奏。

接着,“石头渡口船到时”,将视线转向了渡口,这里既是交通的交汇点,也是情感的交汇处。船的到来,不仅意味着物质的交流,更象征着心灵的相遇与离别。渡口作为过渡的空间,承载着过往与未来的连接,蕴含着深沉的情感。

“洲人洲上迎归楫”,洲人(居住在洲上的人)在洲上迎接归来的船只,这一场景充满了温暖与期待。洲人对归人的热情欢迎,体现了社区间的亲密关系和人文关怀,也反映了人们对家的渴望和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最后一句“山客山中劳远思”,将视角转向了山中的旅人。山客(山中的客人或旅人)在山中劳作之余,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思念。这种思念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怀念,更是对亲人、对生活的深深眷恋。山客的思绪悠远,仿佛与天地相连,表达了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坚韧。

整首诗通过“象牙潭”、“石头渡口”、“洲人”、“山客”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哲思的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亲情、友情的深情呼唤,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真谛的感悟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收录诗词(252)

梁寅(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初学者。元末累举不第,后征召为集庆路(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当时辖境相当今南京市及江宁、句容、溧水、溧阳、高淳等县地)儒学训导,晚年结庐石门山,四方士多从学,称其为“梁五经”,著有《石门词》。《明史》有传。元末兵起,明太祖朱元璋征天下名儒修述礼乐时,他被征任,时年已六十有余。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为推服。书成后,将就官,他以老病辞,归里

  • 字:孟敬
  • 籍贯: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市下村镇)
  • 生卒年:1303——1389

相关古诗词

代赠李以洪归洪州(其四)

黄峰岧峣凌紫虚,下有林堂宜读书。

绿壑丹崖迟君至,松巢不减住匡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和何彦正春耕十一首(其一)

见说春耕溪水头,赋诗犹忆玉京游。

莫誇塞北千蹄马,宁买江南十角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和何彦正春耕十一首(其二)

雨后逍遥南涧上,山田漠漠树重重。

绿拖烟外无穷水,青插天边不尽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和何彦正春耕十一首(其三)

垂垂杨柳荫柴扃,远远岩峦列锦屏。

江海归来更何事,朝亲农圃夕穷经。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