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成都(其二)

欲洗羁愁只自醒,郫筒酒好信虚名。

江阳春色论千户,价比西州却未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想要洗去旅途中的忧愁,只有独自清醒。
郫筒酒虽然名声在外,实际品尝起来并不逊色。

注释

羁愁:旅途中的忧虑或思乡之情。
醒:清醒,这里指摆脱困扰。
郫筒酒:一种地方特产的酒。
虚名:过分的名声,实际上可能不如传闻。
江阳:古代地名,今四川泸州一带。
春色:春天的景色,也可指美好的时光。
千户:形容人口众多或繁华。
价比西州:与西州(可能指西蜀地区)相比。
轻:轻视,这里指不逊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望之的《发成都(其二)》。从鉴赏角度来看,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名声的质疑。

首句“欲洗羁愁只自醒”表达了一种解脱和醒悟的心境,“羁愁”指的是心中的忧虑和牵挂,通过“洗”掉这些烦恼,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清醒。这里的“只自醒”意味着这种解脱是内在的,是诗人主动追求而非外界所赐。

第二句“郫筒酒好信虚名”则表达了一种对物质享乐和名声的怀疑态度。“郫筒酒”因其优异而闻名,但“信虚名”却暗示着诗人并不完全认同这种外界的评价,可能是在探讨虚名与真实价值之间的关系。

第三句“江阳春色论千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景象,“江阳春色”指的是成都地区(古称江阳)春天美丽的风光,而“论千户”则是对这份美好进行评价和讨论,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和赞叹。

末句“价比西州却未轻”则进一步强调了成都地区的美好非同小可。“西州”通常指的是长安,即古代的首都,它象征着繁华与荣耀。而“价比”意味着比较,“却未轻”表达了一种超越之意,尽管“西州”享有盛名,但成都的美好并非轻易可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也透露出了对于虚名与真实价值、物质享乐与精神追求之间复杂微妙的情感态度。

收录诗词(30)

刘望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发成都(其一)

落拓平生载酒行,如今憔悴鬓丝生。

无金得买青楼笑,空负闲愁出锦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诗二首(其二)

孤舟未晚泊,烟火傍人家。

小市常忧虎,空城不见花。

形式: 五言绝句 押[麻]韵

诗二首(其一)

归计堕何许,出溪仍溯流。

梦回牛溉路,行到马湖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久留少城

好去相羊乌角巾,却来躏踏软红尘。

酒因觅睡方成醉,金为收书更觉贫。

屡入草堂难下语,少留药市恐逢人。

可怜吊古凄凉意,只向扬家往返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