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梦

众真绝妙拥灵君,晓然梦之非纷纭。

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

借问琵琶得闻否,灵君色庄妓摇手。

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

杏梁归燕语空多,奈此云窗雾阁何。

形式: 古风

翻译

众多仙真围绕着灵君,清晨梦境清晰而非混乱。
窗外远山如同黛色的眉毛,宴席上的石榴花仿佛舞动的裙摆。
请问能否听到琵琶声?灵君严肃,妓女摇头示意。
两位客人激烈对弈,斧头般明亮的棋子,孩子破坏了棋局,但君主并未责备。
杏花梁上的归燕言语虽多,却无法打破这云窗雾阁的寂静。

注释

众真:众多仙人。
绝妙:极好。
拥:围绕。
晓然:清晨清晰。
梦之:梦境。
纷纭:混乱。
窗中:窗外。
远山:远处的山。
眉黛:女子的黛眉。
席上:宴席上。
榴花:石榴花。
舞裙:舞动的裙子。
琵琶:古代弦乐器。
闻否:能听到吗。
色庄:面色严肃。
妓摇手:妓女摇头示意。
烂斧柯:明亮的棋子。
呵:责备。
杏梁:杏花盛开的屋檐。
归燕:归巢的燕子。
语空多:言语很多。
云窗雾阁:云雾缭绕的阁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记梦》,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展现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众真绝妙拥灵君”描绘了梦境中的仙真聚集,围绕着一个神秘的灵君,显得神圣而奇妙。接下来的“晓然梦之非纷纭”表达了梦中的清晰与宁静,不同于现实世界的纷扰。

“窗中远山是眉黛,席上榴花皆舞裙”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窗外的远山比喻为女子的黛眉,席上的榴花比作舞者的裙摆,形象地展现了梦境中的美丽和动态。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

“借问琵琶得闻否,灵君色庄妓摇手”则通过询问是否有琵琶声,以及灵君面对妓女摇头的动作,暗示了梦境中的轻盈与庄重并存,增添了趣味性。

“两客争棋烂斧柯,一儿坏局君不呵”描绘了棋局的热闹场景,但灵君并未呵斥破坏棋局的孩子,显示出其宽容和超脱的一面。

最后,“杏梁归燕语空多,奈此云窗雾阁何”以杏梁归燕的空谈和云窗雾阁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梦境中虚无缥缈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失落与无奈。

整体来看,黄庭坚的这首《记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奇幻的梦境,既有仙境的美妙,又有人间烟火的气息,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其一)

吾其行乎,道渺渺兮骖弱,石岩岩兮川横。

日月兮在上,风吹雨兮昼冥。

吾其止乎,曲者如几,直者如矢。

我为直兮棘余趾,我为曲兮不如其已。

吾耕石田兮为芝,乃三岁兮报我饥。

嗣兹穑兮则以稼,从子于耜兮龙眠之下。

形式: 古风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其三)

朝百牢兮九饭,藜羹不糁兮共槃而笑。

狐白裘兮豹袪,缊袍无里兮亦见春。

予何喜兮安乐此,曰有嘉人兮遗予履。

发十袭兮示予,与予武兮合度。

使羿兮隅立,使离朱兮诏之。

若人兮无鹄,离朱茫然兮羿韔弓。

牧牛兮于鼻,牧羊兮不歧。

有若人兮可与归,因子问涂兮龙眠之蹊。

形式: 古风

龙眠操三章赠李元中(其二)

螳臂美兮当车,蟹螯强兮斗虎。

我观兮上下四方,或锡予兮以大武。

金石兮水波,松柏兮雨霜。

有时女兮不春,我欲筮兮同床。

筮告予以不好,予与居兮甚妩。

秦人同炙兮徒欺予,予和羹兮众吐之。

南山雾兮楚氛,其在兹兮斗日月。

扬汤兮救暍,从子休兮龙眠之樾。

形式: 古风

乔令真赞

抱璞而居,其谁别玉。乔君不献,自尊两足。

窥其狱户,视其邑庭。吏无重糈,民有颂声。

提平如砥,持廉如水。观其中,公清有馀。

相其貌,固凡人耳。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