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留别

柳袅金丝,梨铺香雪,一年春事方中。

烛前一见,花艳觉羞红。

枕臂香痕未落,舟横岸、作计匆匆。

明朝去,暮天平水,双桨碧云东。

隔离歌一阕,琵琶声断,燕子楼空。

叹阳台梦杳,行雨无踪。

后会芙蕖未老,从今去、日望归鸿。

愁如织,断肠啼鴂,饶舌诉东风。

形式: 词牌: 满庭芳

翻译

柳树摇曳着金色的丝线,梨花如香雪般铺满,春天的事情正处在盛期。
在烛光下初次相见,花儿的鲜艳让我感到羞涩。
枕上还留有香气的痕迹,船停在岸边,我匆忙做着离别的打算。
明天就要离开,傍晚时分水面平静,划着双桨向着东方的碧云驶去。
一曲离别歌响起,琵琶声渐弱,燕子楼已空荡无人。
感叹阳台上的美梦消失,行云流水般的踪迹难觅。
期待着下次重逢,那时荷花还未凋谢,每日望着归雁期盼归来。
愁绪如织,心痛如割,对着东风诉说无尽的哀伤。

注释

袅:摇曳。
金丝:比喻柳叶的光泽。
香雪:形容梨花洁白如雪且有香气。
羞红:因害羞而脸红。
枕臂:枕着手臂。
匆匆:急忙的样子。
芙蕖:荷花的别称。
归鸿:归雁,比喻远方的来信或期盼的人。
断肠啼鴂:形容悲鸣凄切,令人肝肠寸断。
东风:春风,象征美好或希望。

鉴赏

诗人以精致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离别图,情感细腻而又不失深远。"柳袅金丝,梨铺香雪"两句描绘了初春时节,柳絮轻柔如同织网,梨花盛开雪一般,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珍惜。

"一年春事方中"表明春意正浓,万物生长之际,而离别却在所难免。"烛前一见,花艳觉羞红"则是描述初次相遇的情景,或许是在灯下,或许是在鲜花盛开的背景下,那份羞涩和美好如同花朵一般绽放。

接下来几句"枕臂香痕未落,舟横岸、作计匆匆。明朝去,暮天平水,双桨碧云东。"描写的是离别的情感余韵和迫在眉睫的分别计划。枕边尚留有昨夜相拥时的香气,舟船已横靠岸边,而心中却充满了匆忙的离别安排。明日一早即将踏上归途,夕阳之下水天一色,双桨划破碧绿的云端,这一切都预示着一段旅程和新的开始。

"隔离歌一阕,琵琶声断,燕子楼空。叹阳台梦杳,行雨无踪。"则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往昔美好的追念。一曲《隔离歌》在琵琶上演绎而终,留下的是空荡荡的燕子楼和那难以捕捉的阳台梦境。行雨中更显得踪迹难寻。

最后几句"后会芙蕖未老,从今去、日望归鸿。愁如织,断肠啼鴂,饶舌诉东风。"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渴望和现实中的无尽思念。芙蓉花尚未凋谢,就象征着未来的美好还在前方,而诗人每日都在仰望归去的鸿鹄。愁绪如织网一般复杂,心中断肠之痛仿佛啼鸣,甚至连东风也成了诉说思念的对象。

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精美的景物描写,勾勒出一幅离别情深、思念绵长的画面。

收录诗词(8)

刘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句(其五)

泉石膏肓针不得,半岩明月夜猿啼。

形式: 押[齐]韵

十二月十七日,偕崔劭南、任子贞,出东郊过息鞭亭小饮

残年郊外少游人,独爱梅花水石滨。

薄酒却寒成一醉,积阴为雨计兼旬。

生涯举国愁穷腊,风物漫山得早春。

只有吾徒消领尽,寂寥天地似今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严子陵钓台

汉业重恢百战閒,君王侧席叹才难。

故人可是擎天手,肯放桐江把钓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浮膺山

马头过了又驴头,何处飞来海上洲。

绝顶试穷千里目,烟波深处是琉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