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翟灏的《东郊晚行(其三)》描绘了傍晚时分郊外的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观。诗中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在平凡日常中寻求宁静与触动的情感。
"好景不肯常,况兹桑榆促",诗人感叹美景不常在,尤其临近晚年,时间显得更为紧迫。"村厨爆湿薪,烟帛起纯束",通过农村厨房烟火的细节,展现了生活的烟火气,也暗示了时光匆匆。
"一暝万形齐,何由著閒瞩",夜晚来临,万物归于静寂,诗人难以找到闲暇的目光去欣赏。"巢禽戢动羽,途人断归躅",鸟儿归巢,行人归家,更显出环境的宁静和孤寂。
"清豪振凉蛩,健语共相勖",清冷的秋虫鸣叫,仿佛在鼓励人们坚韧的话语,增添了悲凉又激励的氛围。"郊路熟可循,林黑误已数",诗人沿着熟悉的郊路行走,多次迷失在黑夜的树林中。
"赖有流萤飞,高下闪古绿",萤火虫的闪烁为黑暗带来一丝光亮,象征着希望和生机。"荒凉兴未摧,寂静意偏属",尽管景色荒凉,但诗人的心境并未被摧毁,反而在寂静中找到了独特的感受。
最后两句"心镜终澄明,行吟多所触",诗人的心灵如明镜般清澈,每一步行走都触发了深深的思考和感悟。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晚行的体验,寓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深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