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挽联以“前生应是放翁”开篇,将彭玉麟比作宋代大诗人陆游,暗示其文采斐然,才华横溢,如同陆游笔下那傲骨铮铮、凌寒独自开的梅花,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妙的境界,更以其精神品质,如同梅花一般坚韧不屈,独树一帜。
接着,“特以笔底梅花,化身入画”,进一步强调彭玉麟的艺术成就,他如同将自己对梅花的深刻理解与情感,融入到每一幅画作之中,使得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情感与精神的传递,如同梅花般独立于世,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斯人何如宏景”,转而赞美彭玉麟的为人处世,将其比作南朝梁代的名臣沈约,即“山中宰相”。这不仅是对其政治才能的高度肯定,更是对其高尚品德和超凡人格的赞扬。彭玉麟虽身居高位,却能保持谦逊低调,犹如深藏于山林中的宰相,不为外物所动,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
最后,“众口称贤”,总结了彭玉麟在世时及去世后,无论是文坛还是政界,乃至民间,都一致赞誉其为贤者。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彭玉麟的崇高敬意,也体现了其深远的影响和广泛的认可度。
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巧妙的比喻和高度的赞誉,不仅展现了彭玉麟在艺术和政界的卓越成就,更突出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是一幅生动描绘彭玉麟生平与精神风貌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