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落木山人荒冢有感

芒鞋湿寒翠,拄杖下层巅。

所至亦随意,相逢皆暮年。

冢存三尺土,松作万家烟。

道殣仍相望,踟蹰欲问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清代晓青的《过落木山人荒冢有感》描绘了一幅深沉而感怀的画面。诗人穿着芒鞋,步履艰难地走过湿寒的翠色山径,手拄着拐杖,一步步下到山巅。他的行程随性而行,似乎在寻找某种内心的触动,而所遇见的人都是已步入老年的相识。

诗中提及的“冢存三尺土”,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即使是简陋的坟墓,也见证了生命的消逝。而“松作万家烟”则以松树比喻亡者的灵魂,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沿途可见的道殣(路边的死尸),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常,让诗人不禁驻足,心生感慨,想要向苍天发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过往人事的怀念与哀悼。

收录诗词(19)

晓青(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庚申元旦

又是从头起,无端笑一新。

盛衰何预汝,冷暖亦随人。

有面将迎壁,忘言莫问津。

祇宜梅与石,同伴寂寥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过尹山访王咸中

咫尺东皋在,怀人正夕阳。

微茫山色远,咿哑橹声长。

短鬓惭鸥白,圆沙聚鸭黄。

年来漂泊惯,客路似家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舟中晓起望洞庭山翠

月出五更初解缆,起看苍翠满船头。

漫嗟白发随年长,更觉青山似客浮。

橘柚有香清接路,烟霞无迹冷涵秋。

近来我亦思归隐,欲访毛公结伴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南峰石门

寒翠撑空劈一门,细藤丛竹互生根。

虚亭吐纳云霞气,古篆销磨风雨痕。

照影野堂垂废井,无情芳草上孤坟。

于今谁复怜神骏,惭愧支公迹尚存。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