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文物衣冠尽入秦,六朝繁盛忽埃尘。
自从淮水乾枯后,不见王家更有人。
此诗描绘了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意境。开篇即指出“文物衣冠尽入秦”,这里的“秦”通常指代中国古代的秦朝,但也可理解为强盛统一的象征,表明一切文化遗产和礼仪制度都被纳入了中央政权之下。
接着,“六朝繁盛忽埃尘”则是对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吴、东晋两京(建康即今南京及建业,即今南京)极盛一时,后却迅速衰败的历史现象进行描述。六朝指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段时间内,尽管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艺术特别是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自从淮水乾枯后,不见王家更有人”则具体指淮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原王朝南迁时的边界,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用“乾枯”形容淮水,暗示着历史时光的流逝和自然景观的改变。而“不见王家更有人”则表明自从那之后,再也没有王朝兴盛起来,这里的“王家”特指南迁后的陈朝,也象征着整个南朝的没落。
总体而言,诗人通过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景观改变的描绘,抒发了对往昔繁华如梦、今日凋零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循环中王朝兴衰无常的深刻洞察。
不详
苦谏将军总不知,几随烟焰作尘飞。
东山居士何人识,惟有君王却许归。
天命须知岂偶然,乱臣徒欲用兵权。
圣谟庙略还应别,浑不消他七宝鞭。
叔宝羊车海内稀,山家女婿好风姿。
江东士女无端甚,看杀玉人浑不知。
晋祚安危只此行,坦之何必苦忧惊。
谢公合定寰区在,争遣当时事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