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
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于宁愿食用艾草和葱花也不愿遇见“屈突”人物的坚决态度。这里的“艾”与“葱”都是平民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但在此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象征着诗人对于纯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名利场合的排斥。
“屈突盖”和“屈突通”则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形象,用以代表那些在社会上因其尖酸、傲慢或不识时务而令人生厌之人。诗中的“宁食三斗艾,宁服三斗葱”,表达了诗人宁愿过简朴生活也不愿与此类人物打交道的强烈情感。
从艺术表现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夸张和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与批判。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寓意深刻、情感真挚且艺术手法上具有一定特色的古典诗歌,它通过对食物的选择和排斥来传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理想和追求。
不详
树下彼何人,不语真吾好。
语若及日中,烟霏谢成宝。
索得娘来忘却家,后院桃李不生花。
猪儿狗儿都死尽,养得猫儿患赤瘕。
赠尔乌玉玦,泉清研须洁。
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洮河李阿婆,鄯州王伯母。
见贼不敢斗,总由曹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