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前轩偶记

江南羁客怀乡墅,晓起前轩对零雨。

清波满目如鉴中,绕岸高松十馀树。

砌旁芳草似汀洲,巉岩殿角飞红楼。

沈光倒影入浪底,宛是若邪溪上头。

薄雾疏烟迷近远,水色谁能辨深浅。

忽惊谢去尘中游,不知正自居京辇。

何人草服倚长松,回头误问钓鱼翁。

眼前景致偶相同,岂异仙术游壶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雨后清晨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感慨。开篇“江南羁客怀乡墅”,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情感状态,身处异乡,心中常怀故乡之情。接着,“晓起前轩对零雨”描绘了清晨时分,诗人站在窗前,面对着细雨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清波满目如鉴中,绕岸高松十馀树”两句,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清澈的水面比作镜子,反映出周围景物的倒影,同时描绘了岸边高耸的松树,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接下来,“砌旁芳草似汀洲,巉岩殿角飞红楼”进一步扩展了画面,不仅有水、树、草,还有岩石、宫殿和红楼,色彩丰富,层次分明,展现出江南特有的风光。

“沈光倒影入浪底,宛是若邪溪上头”两句,诗人通过倒影的描绘,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深度感,仿佛让人置身于若邪溪边,感受到水波的轻柔与光影的变化。随后,“薄雾疏烟迷近远,水色谁能辨深浅”则描绘了雨后薄雾缭绕的景象,增加了画面的朦胧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既向往远方的自由,又留恋眼前的宁静。

最后,“忽惊谢去尘中游,不知正自居京辇”两句,诗人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感受,既有对尘世生活的厌倦,也有对京城繁华的无奈。而“何人草服倚长松,回头误问钓鱼翁”则通过一个虚构的场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矛盾情绪,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雨后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多样性,也反映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对比和联想,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观之中,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淡淡的忧愁和对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赠才元学士

待诏先生穷巷居,箪瓢屡空方晏如。

自操井臼秣羸马,却整衣冠迎赐书。

王人驻车久叹息,天子闻知动颜色。

饱死曾不及侏儒,牧民会肯输筋力。

诏书朝出蓬莱宫,绣衣还乡由上衷。

君今已作二千石,亦复将为第五公。

形式: 古风

题梅尉春波亭

层栏压湖春水碧,日照高穹同一色。

东风引浪飞鱼鳞,极目伤心如楚泽。

茫茫白芷连芰荷,倚沼畦瀛遥望多。

官贤与众共其乐,渔樵日暮常经过。

君家德祖吴门子,弃职从仙如脱屣。

此中吏隐人不知,且濯君缨洗君耳。

形式: 古风

吴宫

吴儿歈,郑女舞,彩衣姣服垂楚楚。

姑苏台高春日迟,急节新声闹钟鼓。

美人欢醉捧瑶爵,君王万寿长如许。

吴宫四面尽山川,越兵那得到城下。

形式: 古风

阴山女歌

种玉不满畦,种花易满枝。

玉生寄石自有处,花飞随风那得知。

婵娟翠发阴山女,能为汉装说汉语。

春心未知向谁是,夜弹琵琶泪如雨。

赤车使者过凤凰,闇中一闻先断肠。

碧窗锁烟未容去,侍儿密献江南珰。

鹊飞上天星沈海,人心不同事随改。

剪环洗妆许君老,百年如梦情终在。

妾乘油壁郎乘骢,西陵松柏墨色浓。

新欢未已旧愁起,水流曲曲山重重。

周周衔羽鹣比翼,天生相亲人岂识。

虽不及清路尘,犹当作山上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