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月逢连雨,萧萧稳送秋。
龙公无乃倦,客子不胜愁。
云气昏城壁,钟声咽寺楼。
年年授衣节,牢落向他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连雨书事四首(其一)》,描绘了九月时节连续不断的秋雨给诗人带来的感受。首句“九月逢连雨”点明了季节和天气状况,"萧萧稳送秋"则通过雨声的描述,形象地展现了秋意渐浓的景象。接着,“龙公无乃倦”以龙王比喻秋雨,暗示雨势绵长,似乎连龙王也感到疲倦。
诗人将自己的愁绪融入其中,"客子不胜愁"表达了羁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生活的困扰。"云气昏城壁,钟声咽寺楼"两句,通过描绘阴沉的云气和钟声的低沉,进一步渲染了压抑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愁苦。
最后,"年年授衣节,牢落向他州"揭示了诗人身处异乡,每到寒露时节(授衣节,又称寒衣节),都会勾起思乡之情,倍感孤独和失落。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中的离愁别绪,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乡愁和人生感慨。
不详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寒入薪刍价,连天两眼愁。
生涯赤藤杖,契分黑貂裘。
乌鹊无言暮,蓬蒿满意秋。
同时不同味,世事剧悠悠。
白菊生新紫,黄芜失旧青。
俱含岁晚恨,并入夜深听。
梦寐连萧瑟,更筹乱晦冥。
云移过吴越,应为洗馀腥。
去年披雾识儒先,欲拜萱堂未敢前。
卢壶要传纱缦业,王裒忽废蓼莪篇。
秀眉隔梦黄垆里,落日驱风丹旐边。
佛子归真定何处,空令苦泪涨黄泉。
典刑奕奕照来今,鹤发鱼轩汝水浔。
避地梁鸿不偕老,弄乌莱子若为心。
送葬忽见三千乘,奉裞那闻五百金。
妇德母仪俱不愧,碑铭知已托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