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慧寺

何处风铃急,松阴见败墙。

尘封禅舍冷,草长戒台荒。

有鸟鸣清昼,无僧话夕阳。

断碑余字在,扪读一凄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常裕的《游大慧寺》描绘了一幅寂寥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何处风铃急”,以风铃声的急促引出寺庙的静谧,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孤寂之感。接下来,“松阴见败墙”描绘了寺庙周围环境的衰败,松树的阴影下,残破的墙壁显得更加凄凉。

“尘封禅舍冷”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荒凉,禅房被尘土覆盖,冷寂无声,显示出僧侣们的离去或废弃。紧接着,“草长戒台荒”写出了戒台的荒芜,草木丛生,更显出寺庙的衰败景象。“有鸟鸣清昼,无僧话夕阳”通过对比,强调了寺庙的空寂,只有鸟儿在白天鸣叫,而僧人已不再交谈,夕阳西下更添孤独。

最后两句,“断碑余字在,扪读一凄凉”,诗人触景生情,抚摸着残存的碑文,那些曾经记载的佛法故事如今只剩下凄凉,寓言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消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慧寺的衰败与历史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1)

常裕(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自画山水

好山久不见,如与故人违。

追写清宵梦,深扃破板扉。

意随流水远,神逐白云飞。

此地宜居我,沙头添钓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同傅慕庵游万寿寺

流水西郊路,谁寻净域游。

我思偕贾岛,君意及汤休。

山小行来曲,松高坐处幽。

斜阳说半偈,红叶寺门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闻雁

客里挑镫正苦吟,无端天外寄愁心。

霜横北地秋先老,月满南楼夜已深。

远戍几时吹画角,孤村镇日响清砧。

未知爪迹留何处,雪后沙边细细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早春携鹤儿出郊

疲马单裘出郭门,绕堤得得又前村。

官卑春草欺袍色,年长秋霜上鬓痕。

老仆携茶行踯躅,稚儿索果语温存。

繁华易惹青年恨,风雪荒寒黯客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