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诗人常裕的《游大慧寺》描绘了一幅寂寥而富有历史感的画面。首句“何处风铃急”,以风铃声的急促引出寺庙的静谧,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孤寂之感。接下来,“松阴见败墙”描绘了寺庙周围环境的衰败,松树的阴影下,残破的墙壁显得更加凄凉。
“尘封禅舍冷”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荒凉,禅房被尘土覆盖,冷寂无声,显示出僧侣们的离去或废弃。紧接着,“草长戒台荒”写出了戒台的荒芜,草木丛生,更显出寺庙的衰败景象。“有鸟鸣清昼,无僧话夕阳”通过对比,强调了寺庙的空寂,只有鸟儿在白天鸣叫,而僧人已不再交谈,夕阳西下更添孤独。
最后两句,“断碑余字在,扪读一凄凉”,诗人触景生情,抚摸着残存的碑文,那些曾经记载的佛法故事如今只剩下凄凉,寓言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消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慧寺的衰败与历史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