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仕途三十年后卸任的情景,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待。首联“薄宦二千石,危途三十年”开篇即点出官场生涯的艰辛与不易,二千石是古代官阶的一种,此处用来形容官职的微薄与地位的低微;危途三十年则形象地描述了长达三十年的仕途之路充满风险与挑战。
颔联“犹嫌归巳晚,谁道罢堪怜”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更早离开官场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两句通过对比和反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亟问栽花径,先寻种秫田”转而描写诗人卸任后的日常生活,他急于询问如何在家中栽植花草,先去寻找种植高粱的土地,这既是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这些细节,诗人展现了一种从忙碌官场到简单田园生活的转变,以及对新生活充满期待的心情。
尾联“吏廉闻似水,行李定萧然”总结了诗人的廉洁形象和卸任后的平静生活。吏廉如水,意味着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取,如同清水一般透明纯净;行李定萧然,则暗示了他卸任后的行囊简陋,生活朴素,没有多余的物质追求,只留下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官员卸任前后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官场与田园生活的对比,以及个人内心从追求功名到向往自然的转变,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