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寄扬州马观复。时新旧侯交恶,甚思去年中秋泛月,感恨难言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形式: 词牌: 桂枝香

翻译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注释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
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桂花的香气与荒废的杯子里的露水,勾勒出一种孤寂与空旷的情境。东望芙蓉缥缈,则是借用了植物的纠结来形象地表达内心的牵挂和思念。而"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留恋。这里的“横江”,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而“危樯”则显示出一种不稳固的状态,这里的“参差”二字,可能暗示了诗人的心境起伏。

"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这几句则是说诗人在茫茫的水面上泛舟,内心充满了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黄楼、二十四桥等地名,都是江南古代著名景点,而“杜书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官员或诗人,这里是在询问是否有那样的身影存在。

最后两句"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则是对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受这些变化。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563)

刘辰翁(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须溪。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 字:会孟
  •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 生卒年:1233.2.4—1297.2.12

相关古诗词

浣溪沙(其六)

暮暮相望夕甫谐。针楼巧巧似身材。

下头无数老人媒。

昨夜竹林那得见,朝来乾鹊是空回。

人间五日后能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二)壬午九日

身是去年人尚健。心知十日事如常。

眼前杯酒是重阳。

破帽簪萸携素手,长歌藉草慰寒香。

儿童怪我老来狂。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五)

十日千机可复谐。郭郎感运岂仙才。

人间自是少行媒。

直上扶摇须九万,满前星斗共昭回。

又传贾客向曾来。

形式: 词牌: 浣溪沙

浣溪沙(其一)三月三日

高卧何须说打乖。小篱过雨翠长街。

缃桃定有踏青鞋。

晴日又思花处所,东风绝似柳情怀。

人间安得酒如淮。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