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楼月/忆秦娥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翻译

暮春时节,芳菲飘落,登高遥望故国,内心悲伤痛切。迷离的烟水,朦胧的山色,更让我伤心欲绝。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龙节又快到了,追昔抚今,眼中泪水流尽,像杜鹃鸟那样啼出鲜血来。在一片凄厉的子规声外,是故国破败的河山。

注释

芳菲歇:指春残花谢的景况。
故园:这里指沦陷的国土。
目断:望断。
可堪:何况。
乾龙节:四月十三日为宋钦宗赵桓诞辰,定名乾龙节。
啼血:这里指词人悲痛至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向子諲的作品,名为《秦楼月·忆秦娥》。从鉴赏角度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逝去美好时光和亡故之人的深切怀念之作。

"芳菲歇"一句,以花开花落比喻往昔繁华的消逝,既有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也隐含着对过往生活的留恋。"故园目断伤心切"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故土时的心情,故园虽在眼前,但旧日之景已与我隔绝,如同刀割心肺般地痛苦。

"无边烟水,无穷山色"描绘了一种淡远的自然景象,但这并非单纯的景物写生,而是通过诗人的情感滤镜,表达了对往昔时光难以挽回的深沉哀愁。

"可堪更近乾龙节"一句中,“乾龙”为古代节气名,即现在的“白露”,在农历九月,此时天高气爽,但诗人却感到更加凄凉,这种季节之变,更激发了诗人的悲思。

"眼中泪尽空啼血"表达了极度哀痛的情感,泪水已干,不复流出,却有如内伤而血不归路的错觉,形象地描绘了心中的创伤之深。

最后两句"子规声外,晓风残月"则是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细节,将诗人孤寂凄清的情感推向高潮。夜半三更,只有远处传来的鸡鸣声,窗外是那冷清的晨风和剪切的月光,这一切都在强化诗人的孤独与哀思。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回忆和哀叹,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复杂的心理状态,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佳作。

收录诗词(178)

向子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有《酒边词》二卷

  • 字:伯恭
  • 号:芗林居士
  • 籍贯:临江(今江西清江县)
  • 生卒年:yīn)(1085-1152

相关古诗词

秦楼月/忆秦娥

虫声切。柔肠欲断伤离别。伤离别。

几行清泪,界残红颊。玉阶白露侵罗袜。

下帘却望玲珑月。玲珑月。寒光凌乱,照人愁绝。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减字木兰花(其五)

千山万水。望极不知何处是。小院回廊。

梦去相寻未觉长。绝怜清瘦。雪里梅梢春未透。

常记分携。雨后梨花晓尚啼。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其一)登望韵亭

两峰对起。象阙端门云雾里。千嶂排空。

虎节龙旗指顾中。箫韶妙曲。我试与听音韵足。

借问谁传。松上清风石上泉。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翠鬟双小。绿绮朱弦心未了。画戟森间。

玉子纹楸手共谈。不妨扶老。未说他年无限笑。

且要忘忧。莫问今朝胜几筹。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