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六)

空留遗像在凌烟,谁继堂堂命世贤。

将相位高三十载,风云道合一千年。

霖收傅说岩前雨,石陨娲皇补后天。

见说吾君举哀处,重瞳挥洒泪潺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只留下遗像在凌烟阁,谁来继承这伟大的世贤。
他担任将相之职长达三十年,道法与天地共存千年。
像傅说那样,他的才智如同岩前的甘霖,补救了世界的缺憾。
听说君主在哀悼的地方,双目含泪,如泉水般潺潺流淌。

注释

遗像:画像或纪念像。
凌烟:凌烟阁,古代名臣画像陈列之地。
继:继承。
命世贤:指非常杰出的人物。
将相位:宰相或军事首领的职位。
三十载:三十年。
风云道合:比喻人的德行与天地自然相应。
一千年:象征长久。
傅说:商朝贤相,以智慧辅佐武丁。
岩前雨:比喻傅说的智慧如雨润万物。
石陨:比喻补天的神话故事。
娲皇:女娲,传说中的创世女神。
吾君:我们的君主。
举哀:举行哀悼仪式。
重瞳:指有双瞳孔的人,古人认为舜帝等贤君有此特征。
潺湲:形容流水缓慢。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禹偁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贤臣和帝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盛世的回忆。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情感色彩。

“空留遗像在凌烟”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往事如烟的哀愁,反映出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他们英勇形象的留恋。而“谁继堂堂命世贤”则是在探讨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

“将相位高三十载”描绘了一个时代的巅峰与辉煌,显示了一种权力与地位长久而稳固的景象。而“风云道合一千年”则是对历史周期性变化的一种哲学思考,暗示着天命循环,万事皆有其时。

“霖收傅说岩前雨”和“石陨娲皇补后天”两句,则是通过古代名相傅说和娲皇的神话故事来表达对历史伟大人物的崇敬之情。这些人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智慧、力量与创造力。

最后,“见说吾君举哀处,重瞳挥洒泪潺湲”则是诗人对待遇不幸的君主表示同情和悲痛,展现了诗人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对权力变迁的思考以及对时代变革的感叹,勾勒出了一幅宏大而又细腻的人物与时光交织的画卷。王禹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情感表达,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七)

君恩虽听罢居留,官拜维师命更优。

异物忽随黄石葬,晚年终负赤松游。

凭谁借箸论归马,无复停车问喘牛。

唯有功名书信史,肯同尘土一时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五)

麟丧虚灵囿,凤衰空帝梧。

陶镕存庶汇,霖雨润寰区。

旧疏同伊训,遗章入禹谟。

九原何所恨,犹未灭匈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一)

玄象中台坼,皇家上相薨。

大功铭玉铉,密事在金縢。

无复同鱼水,空嗟失股肱。

若言丰沛旧,陪葬近长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歌(其四)

国丧三台首,家藏五庙尊。

纪功谁秉笔,册赠帝临轩。

盛德留千古,贞魂闭九原。

皇情弥轸悼,天柱折昆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