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中书势重儒臣轻,天下善类皆为朋。
汉家贤傅生负气,死不再逢刀笔吏。
君王奋怒威莫当,宫掖才容免冠地。
汉家佞臣多戴头,借剑不报萧公仇,当时只问安昌侯。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官场的权势格局和对忠诚与奸佞的不同对待。"中书势重儒臣轻"揭示了中书省权力大,导致儒家士大夫地位相对较低。"天下善类皆为朋"暗示了朋党之争,善人被迫结党以自保。
"汉家贤傅生负气,死不再逢刀笔吏"引用汉代典故,赞扬像贤傅那样的人因坚持原则而不愿与奸佞合作,即使面临生死也不愿落入刀笔吏(指酷吏)之手。"君王奋怒威莫当"描绘了君主发怒时无人能挡的威严,但即使是这样的威权,也无法改变佞臣得势的局面。
"宫掖才容免冠地"暗指宫中的女性也难以逃脱佞臣的操控,连免冠谢罪的特权也被剥夺。接下来的诗句"汉家佞臣多戴头"讽刺佞臣表面忠诚,实则心怀不轨。"借剑不报萧公仇"表达了对那些借助皇权却不为正义复仇的佞臣的谴责,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如萧何之剑,只被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最后,诗人以"当时只问安昌侯"作结,点出佞臣们只关注自身的权位,而忽略了对真正忠良的保护,如安昌侯那样的无辜者。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揭示了明朝官场的黑暗面,以及对公正和忠诚的呼唤。
不详
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下有厚地兮,上有苍旻。
纵不吾知兮,吾心有神。
金独何为兮至吾门,吾闭吾门兮省吾身。
昭阳祸水喷火灭,贼莽势炽哀平折。
宫中腊日椒酒芳,金縢策秘符命昌。
汉家老妇不姓吕,犹握汉符为汉主。
遗民独有龚胜存,饿死不入新都门。
美新大夫那肯死,元是五侯门下史。
中原野龙斗未休,两虎私斗真龙忧。
雌虎哮风雄虎避,龙颜一开天为霁。
君不见邯郸虎斗龙不知,关中祖龙不敢欺,当时岂复争雄雌?
刘文叔,加我足。侯君房,瞋我目。
平生若遣吾丧我,有目如盲足如跛。
安能城市复山林,朝往暮还无不可。
君不见严陵山水高复深,谁哉更识先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