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王子缑山石殿明,白家诗句咏吹笙。
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缑山石殿中举行的文人雅集,诗中的意境清新雅致。"王子缑山石殿明"一句,设定了诗歌的情景背景,表明是在一个光线通透的石殿内,而这座石殿位于缑山之上,可能是某位王公或贵族的别墅或庙宇。"白家诗句咏吹笙"则暗示集会中有人吟诵白居易等人的诗歌,同时伴随着音乐家的笙声,这里"咏"字用得恰到好处,既表达了对诗的赞美,也传递出集会上的和谐气氛。
接下来的"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两句,则是在描绘宴席结束后的情形。"散席"意味着宴会即将结束,而"人间曲"则指的是人们在宴席间所唱的歌曲,可能是些流行于世间的情感小曲或是宴席上的应景之作。而最后一句"不是寥天鹤上声"则是在强调,这些地面上的欢乐歌声,与那些高远、超脱尘世的仙界之音相比,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里的"鹤上声"形象,是指仙人或高僧乘鹤升天时所发出的声音,比喻极高无上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宴会中的凡俗欢乐与超然脱俗的声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生活和精神追求之间的感慨。
不详
唐代(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诗人,代表作《奉酬元相公上元》。《全唐诗》录存一卷
枝枝转势雕弓动,片片摇光玉剑斜。
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
蟾蜍有色门应锁,街鼓无声夜自深。
料得白家诗思苦,一篇诗了一弹琴。
岁岁云山玉泉寺,年年车马洛阳尘。
风清月冷水边宿,诗好官高能几人。
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
今到白家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