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湘雯申江(其二)

谁怨平羌笛,嗟余行役休。

木棉搴北渚,金雁度南楼。

戍鼓催残梦,孤镫暗早秋。

故人愁不见,烟水满汀洲。

罢著《閒居赋》,同怀蹈海心。

遥怜东阁夕,细谱《水龙吟》。

良觌兵戈阻,馀生涕泪深。

刺船人已老,祇自鼓瑶琴。

吴头通楚尾,一水急波澜。

海气冥冥雨,江潮漠漠寒。

瑶华双鲤札,乡梦五湖竿。

吾辈真如寄,敢辞《行路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吴茝的《寄怀湘雯申江(其二)》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自身的漂泊之感。首联以“谁怨平羌笛”起笔,借羌笛声引发对湘雯的思念,感叹自己行役未尽,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木棉搴北渚,金雁度南楼”,描绘了木棉花盛开的北岸和南楼飞过的金雁,寓言湘雯的所在之地,暗示相隔遥远。

“戍鼓催残梦,孤镫暗早秋”写夜晚的戍鼓声惊扰了诗人的梦境,孤独的灯光映照出早秋的凄凉,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寂。诗人感慨“故人愁不见”,表达对湘雯无法相见的无奈与愁绪,最后以汀洲烟水的画面收束,强化了思乡之情。

下半部分,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动荡,“罢著《閒居赋》”表示放弃了闲适的生活,与湘雯有着共同的壮志,“遥怜东阁夕,细谱《水龙吟》”表达了对湘雯的怀念和对相聚的向往。然而现实是“良觌兵戈阻”,战争隔绝了他们相见的机会,诗人内心充满悲痛。

结尾两句“刺船人已老,祇自鼓瑶琴”描绘了诗人年华老去,只能独自抚琴排解愁绪,而申江的景色——“吴头通楚尾,一水急波澜”则再次强调了地理上的阻隔。诗人感叹“吾辈真如寄”,生活漂泊不定,最后以“敢辞《行路难》”表达了对命运多舛的坦然接受,以及对友情的执着坚守。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45)

吴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琴川寓馆同兰生夜话赋赠三十二韵时余将之娄江

人生悭遇合,踪迹尤难明。

寓目瀛海内,怀抱端忧生。

行止矧无常,岁月坐峥嵘。

年来苦充斥,转侧嗟经营。

开窟愧狡兔,琐尾随流氓。

三月赁君庑,幽忧甘藿羹。

小窗共镫火,月落参斗横。

是时秋气深,萧槭枯桑鸣。

寒蛩绕四壁,明河耿西征。

稍闻刁斗劲,愁逐车轮萦。

蒹葭秋水阔,飞鸿堕哀声。

输君鹿门隐,力作研田耕。

词夺贾岛瘦,神似卫玠清。

珠玉一咳吐,恍聆九凤笙。

临池无暇晷,墨水生光精。

纵笔逞姿媚,运腕烟云崩。

剡藤茧纸厚,兽骇而蛇惊。

君言有女弟,霜姿如琼莹。

荒园伤漆室,别鹄悲陶婴。

闭门甘澹泊,抱木慕女贞。

雏凤喜颖慧,神情似舅甥。

零丁日坎坷,造物洵忌盈。

兹言足叹息,抱命莫与争。

即今干戈际,无处堪避兵。

此方濒海壖,劫后扫榛荆。

羽书日夕下,江上愁孤城。

楼船近驻节,横海剪鲵鲸。

沧桑幻乡国,方寸如悬旌。

因君慷慨志,感我艰难情。

琼瑶辄相报,意气贵相倾。

良会不可常,美酒贻双罂。

何当图雅集,一举二妙并。

形式: 古风

晓发梅塘寄怀家姊

紞如津鼓歇,舣舟泊村岸。

野犬声渐微,荒鸡夜过半。

霜华压篷背,冷露汀草漫。

居人方梦酣,行子已戒旦。

晓风袱被寒,戢戢听解缆。

其时月未堕,斗柄光犹烂。

菰芦响萧瑟,秋虫续发断。

时危互戒惧,夷险路难判。

篙师贪程发,吾心忧丧乱。

扬舲过浦溆,渐见东方灿。

晨光暧熹微,晞发宿雾散。

谁念去乡国,吁嗟违亲串。

眷言同怀人,云中君不见。

形式: 古风

舟次白泖塘遇雪至梅里闻省城克捷时癸亥冬十月廿五日也

白泖扬帆驶急流,荻花枫叶渺沧洲。

江潮夜走重关怒,吴榜朝喧估客愁。

落日冻云迷泽国,朔风吹雪上征裘。

羽书一月传三捷,喜说将军入蔡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归次沙头宿龚氏草堂夜雪怀臞仙

消息江湖断,天涯怅盍簪。

琴书高阁迥,风雪夜堂深。

蜡泪铜盘腻,苔纹石齿侵。

谁怜倦游客,醉墨此题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