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仲畬所作的《东昌光岳楼感怀》,表达了诗人重游旧地时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首句“重来廿载客登楼”描绘了诗人时隔二十年再次登临光岳楼的情景,时间的流转与个人的沧桑感交织在一起。次句“身到浮云最上头”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浮云,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漂泊不定。
“一览直穷千里目”写出了登高远眺的开阔视野,寓意着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远方的向往。然而,“百年能得几回游”则揭示出人生的短暂,百年时光能有多少次这样的游览体验,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珍惜。
“眼中人物垂垂老”表达了对周围人事变化的感叹,人们都在岁月中逐渐老去。接下来,“槛外烟岚色色秋”描绘了栏杆外的景色,秋天的烟雾和山岚增添了画面的凄凉氛围,也寓示着诗人内心的萧瑟。
最后两句“齐鲁青苍如指掌,吟成笑傲倚沧洲”以壮丽的自然景象收尾,诗人将广阔的齐鲁大地尽收眼底,犹如掌中之物,豪情壮志中夹杂着淡然的超脱,表达出在面对人生无常时的洒脱和自得其乐。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回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思和对时光、自然的敬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