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挽诗表达了对汪庶子伯谐父母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首句“一丧移天三十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丧亲之痛的漫长与沉重,仿佛时间在这一悲痛中停滞了三十年。接下来,“心惊家难止清贫”,既是对家庭困境的无奈描述,也暗含了对父母节俭持家、不畏艰难的敬佩。
“囊中自幸无珠玉,膝下真怜有凤麟”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将父母的朴素生活与子女的优秀品质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父母无私奉献、子女成才的双重感激之情。“长忆萱庭称寿斝,重看枫陛予恩纶”则通过回忆父母的长寿与恩泽,进一步深化了对父母的怀念与敬仰。
最后,“白头已遂同归愿,十里湖山陇树新”两句,既是对父母晚年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也是对父母去世后,希望他们能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宁与快乐的寄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表达了对逝去亲人深深的哀思与怀念,同时也体现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