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

登临秋思动乡关,展尽晴波落照间。

叹老自非缘白发,爱閒元不为青山。

几经分合世良苦,不管兴亡天自閒。

初拟凭阑浩歌发,壮怀空与白鸥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南楼》由元代诗人刘因所作,通过描绘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登临秋思动乡关,展尽晴波落照间”,开篇即以“秋”字点明季节,渲染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诗人站在高处,远眺故乡的方向,心中涌起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展尽晴波落照间”描绘了夕阳映照下的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的宁静与和谐,也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颔联“叹老自非缘白发,爱閒元不为青山”,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他感叹年华老去,并非因为白发的出现,而是内心深处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哀愁。同时,诗人喜爱闲适的生活,并非为了青山的美丽,而是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颈联“几经分合世良苦,不管兴亡天自閒”,诗人回顾人生的起伏与变迁,感叹世事的艰难与复杂。然而,在面对国家兴衰、世事更迭时,诗人却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认为这一切都如同天空一般,自有其规律与节奏,无需过多忧虑。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淡然接受和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尾联“初拟凭阑浩歌发,壮怀空与白鸥还”,诗人原本打算在凭栏远眺之际,抒发心中的豪情壮志,但最终却发现,这些情感只能与远处的白鸥相伴,无法真正实现。这既是对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的反思,也是对人生追求与结果之间差距的感慨。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72)

刘因(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初名骃,字梦骥。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建祠堂

  • 字:梦吉
  • 号:静修
  •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 生卒年:1249~1293

相关古诗词

新晴

小雨新晴草色苏,家园生理未全疏。

埋盆欲学鱼千里,试地先栽芋一区。

时与老农谈稼穑,不因閒客罢琴书。

乾坤妙处无人会,卧看墙阴雀哺雏。

形式: 七言律诗

野亭会饮

行乐人生当及辰,今朝光景为谁新?

林阴薄薄微露日,花气溶溶暖著人。

春色十分看欲尽,鸟声千种听难真。

东风就手吹残酒,无限青山动翠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浅酌

浅酌微吟意自真,新诗改罢酒微醺。

流莺暗逐春光老,独鹤潜惊夜景分。

共见白驹如晚景,岂知苍狗是浮云。

无边风月谁无分?只恐灵台未属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过镇州

太行迎马郁苍苍,两岸滩声带夕阳。

霜与秋容增古淡,树因烟景恣微茫。

阅人岁月真无谓,得意江山差自强。

曾记城南旧时路,十年回首尽堪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