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廿夜同徐月斋读参同契次所赠诗韵以谢

天高地下物林林,生化无过阳与阴。

谁向一中窥窍妙,君于静处见几深。

蟾乌有象明生镜,桐梓何情音在琴。

正好小留论此事,可堪杜宇促归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天空广阔大地万物繁多,生命变化莫测唯有阴阳最为根本。
谁能洞察这宇宙奥秘的精妙,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深入领悟真理。
月亮和乌鸦的景象如明镜般清晰,桐木梓木的琴声蕴含深情。
正适合在此稍作停留讨论这个话题,怎能忍受杜鹃催促归乡的哀鸣呢。

注释

天高地下:形容天地之广大。
物林林:万物众多的样子。
生化无过阳与阴:指世间万物生长变化皆由阴阳调和。
一中窥窍妙:探索宇宙奥秘的关键。
君于静处见几深:在平静中能洞察事物的本质。
蟾乌有象:指月亮和乌鸦。
明生镜:比喻明亮如镜的景象。
桐梓何情:桐木和梓木,泛指琴。
音在琴:琴声中蕴含的情感。
杜宇促归吟:杜鹃鸟的叫声,常引人思归。

鉴赏

这首宋诗《三月廿夜同徐月斋读参同契次所赠诗韵以谢》是徐瑞所作,通过对天地间阴阳相生的哲学思考,诗人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内在道理的领悟。首句“天高地下物林林”,描绘了宇宙万物繁多的景象,而“生化无过阳与阴”则揭示了阴阳对立统一的原理。接着,诗人通过“谁向一中窥窍妙,君于静处见几深”,暗示了在静观中洞察事物深层奥秘的重要性。

“蟾乌有象明生镜,桐梓何情音在琴”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月亮和乌鸦比喻阴阳变化,以桐木和梓木制作的琴寄托情感,形象地展现了阴阳和谐与艺术表达的关联。最后,“正好小留论此事,可堪杜宇促归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一同探讨哲理的惬意,以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凝练,寓理于景,富有哲思,体现了宋代理学诗的特点,展现出诗人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362)

徐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祖父云岩、叔祖东绿皆善诗,叔父洁山居士,弟可玉、宗玉,从弟楚玉、兰玉皆有文才,次第任散官。所著则《松巢漫稿》,卒年七十一。吴存挽之曰:“善人已矣,空留千百年番水之名;后世知之,当在数十卷松巢之稿!”其见重于当时如此。后许竹南《有怀》诗云:“江北江南老弟昆,三生文会几评论。蚤知倾盖头俱白,悔不连床话共温。洲没草枯芳士歇,巢倾鹤去故枝存。至今惟有湾头月,照我溪南水竹村。”

  • 字:山玉
  • 号:松巢
  • 籍贯:江西鄱阳
  • 生卒年:1255~1325

相关古诗词

与陈善从

出门小天下,知子欲昌诗。

庐阜孤云眼,芝山夜雨思。

勿轻千里别,动是隔年期。

万一踰淮去,毋忘橘颂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戊子元日

岁岁春风面,年年山泽儒。

不知老将至,但有醉如愚。

残雪明冈阜,新晴乐鸟乌。

身安即如愿,何必问清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马可卿弃家学道衲衣椎髻飘然有物外之思赋二诗为赠(其二)

我祖徐从事,君家马自然。

何曾绝伦谊,皆得列神仙。

四百金丹字,参同鼎器篇。

能通言外意,即此是单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马可卿弃家学道衲衣椎髻飘然有物外之思赋二诗为赠(其一)

去去休惊俗,循循且任真。

端能一宿觉,不负百年身。

有种谷斯熟,深根树自春。

向来陈处士,还带华阳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