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闻雁》由明代诗人钱月龄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听雁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联“城头霜落夜初分,呖呖悲鸿枕上闻”,开篇即以霜降之夜的清冷氛围,引入对孤雁哀鸣的感知。霜落城头,夜色初分,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环境,而雁声“呖呖”于耳畔,更添了几分孤独与哀伤。
颔联“塞北未全收战马,江东漫自起愁云”,将视野从个人感受扩展至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塞北未平,战事未息,象征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江东虽有愁云漫起,却也暗含着对未来的忧虑与期盼。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也体现了其深沉的历史感和家国情怀。
颈联“惊心落叶敲窗雨,转眼流光过隙曛”,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落叶敲窗,雨声淅沥,既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隐喻。转眼间,日光已逝,时光匆匆,表达了诗人对时间飞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无奈。
尾联“寒梦易醒人易老,吟怀牢落岂堪云”,收束全诗,点明主题。寒梦易醒,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人易老则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深深忧虑。吟怀牢落,既是对个人情感状态的描述,也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最后一句“岂堪云”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苦短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闻雁》一诗通过对秋夜听雁这一特定情境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历史思考和社会关怀,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