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溪赋双流郭信可隐居

幽居定何如,颇恨未见之。

主人向我言,喜色融双眉。

修篁流翠阴,寒溪漾清漪。

领略非一状,幽妍发馀姿。

空濛雨亦佳,潋滟晴更奇。

岂惟二江独,意恐两蜀稀。

主人信妙士,得此固所宜。

天公閟好景,授受各有时。

岂无多田翁,偃蹇逝莫随。

素交怀老蒲,秀句纷珠玑。

安得招归来,为君赋清诗。

往者不可作,后生欲何为。

形式: 古风

翻译

隐居生活不知如何,我遗憾未能亲见。
主人向我描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眉头舒展。
修长的竹林洒下翠绿的阴凉,寒冷的溪水荡起清澈的涟漪。
这里的美景千变万化,幽静与美丽交织,展现出别样的姿态。
雨中的朦胧景色同样迷人,晴天的波光粼粼更是奇妙无比。
这美景并非二江独有,但恐怕在整个两蜀地区也十分罕见。
主人确实是个高人,拥有这样的地方是理所当然的。
上天隐藏了这些美景,赏赐和欣赏都有其时令。
难道没有更多像农夫那样的人,能长久享受这样的生活吗?
老朋友怀念着这里,优美的诗句如明珠般纷飞。
如何能邀请他们回来,为我写下这清新的诗篇。
过去的时光无法追回,年轻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注释

幽居:隐居。
颇恨:非常遗憾。
喜色:喜悦的表情。
修篁:高大的竹子。
潋滟:波光粼粼。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山林生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喜悦。"幽居定何如,颇恨未见之"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好奇与渴望,也流露出一种不满足于现状的情感。

"主人向我言,喜色融双眉"表明主人对这种生活充满欢愉,而这种情绪通过脸上的笑容得以传达。接着,"修篁流翠阴,寒溪漾清漪"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林溪谷的美丽图景,其中“修篁”指的是茂密的竹林,“流翠阴”形容竹叶在阳光下闪耀着翠绿色泽,而“寒溪漾清漪”则描绘了溪水清澈见底,波纹细微的情景。

"领略非一状,幽妍发馀姿"一句中,“领略”意味着体会和领悟,“非一状”指的是不仅仅是一种风貌,而是多方面的美好。"幽妍"则形容一种超凡脱俗的美丽,这里是说山林之美,不仅仅在于某一种特定的景象,而是散发着多样的、难以捉摸的韵味。

"空濛雨亦佳,潋滟晴更奇"两句中,“空濛”形容天气清新,细雨如织,给人一种宁静之感;“潋滟”则是形容云彩舒卷变化无穷的景象。这里诗人赞美了雨后晴朗的天气,更显得奇特而美好。

"岂惟二江独,意恐两蜀稀"一句,通过提及“二江”和“两蜀”,表达了一种担忧,即担心这种幽雅之境不仅限于此地,而是普遍存在的,但又难以寻觅。

接下来的几句"主人信妙士,得此固所宜。天公閟好景,授受各有时。岂无多田翁,偃蹇逝莫随"则表达了对于主人选择隐居的赞同和理解,以及对自然界赋予美好的接受态度,并且提及“多田翁”,可能是指某位隐逸之士,表明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在大自然中找到归宿。

最后,“素交怀老蒲,秀句纷珠玑。安得招归来,为君赋清诗”几句,则是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希望能够招引这位主人回到这种美好的生活环境中,并且愿意为之创作出清新的诗篇。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和精神寄托的理想隐居生活。

收录诗词(37)

何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光亭

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

达人定汝笑,胸中太泾渭。

不妨声色海,径造佛祖地。

所以亦乐翁,花前时一醉。

形式: 古风

青羊宫

一再官锦城,咫尺望琳宫。

未始得得来,正望役役中。

今朝弄晴雨,策蹇随春风。

颇爱意象古,停骖小从容。

缥缈百尺台,突起凌半空。

凭栏俯修竹,决眦明孤鸿。

信哉神仙宅,不受尘垢蒙。

稽首五千言,众妙一以通。

静观万物复,岂假九转功。

区区立训诂,亦哂河上公。

痴人慕羽化,心外求鸿濛。

要附白鹤背,往访青羊踪。

形式: 古风

春日(其三)

门前无俗物,城上亦奇观。

花浪东流稳,云山西望寒。

身凌尘外远,目极意中宽。

最爱风标客,晴沙理青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留隐庵老住碧芦轩

庵中之人不见形,两脚不住以隐名。

此行有似风过海,摸索不著闻其声。

浣花江头万僧市,抵掌笑谈儿辈惊。

一轩碧芦佛手种,霜叶戚戚如诗鸣。

此间谓是留凤处,但恐还作冥鸿征。

卷衣我亦逐师去,分取半庵栖月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