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乐天有渭上雨中独乐十馀首仿渊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时屡秋雨仿白之作得三章(其一)

寒极则有暑,晦久则有明。

开辟迄今兹,此理信可凭。

炎炎者易灭,巍巍者必倾。

圣智无奈何,况此愚昏氓。

设罗以猎兽,切骨陷其膺。

重势以镇物,悬绝压其肱。

纵使贲与育,力有不获呈。

物情千万变,可尽得经营。

不如寂寞士,葛带而兰缨。

无求复无忧,容貌甚和平。

况兹积雨馀,秋气日姿清。

悠然有佳兴,美酒时一倾。

形式: 古风

翻译

寒冷到了极致自然会有暑热,阴暗久了必然会有光明。
自开天辟地以来,这个道理确实可信。
炽热的东西容易消亡,高大的事物终会倾覆。
即使是圣贤智者也无法改变,更何况那些愚昧无知的人。
设下陷阱捕猎野兽,深入骨髓使其受困。
凭借权势压制万物,使之无法反抗。
即便是大力士孟贲和夏育,力量也无法完全展现。
世间万物变化万千,难以穷尽掌控。
不如那宁静淡泊之人,身着葛布腰系兰带。
他们无欲无求,面容平和。
尤其是在连绵雨后,秋意渐浓,空气清新。
他们悠然自得,时常品酒赏心悦目。

注释

寒极:极度寒冷。
暑:暑热。
晦久:长久阴暗。
明:光明。
兹:此。
信:确实。
炎炎:炽热。
巍巍:高大。
贲:孟贲。
育:夏育。
葛带:葛布腰带。
兰缨:兰色丝带。
容貌:面容。
和平:平静。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向往。

首先,诗人通过“寒极则有暑,晦久则有明”等句子,表达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即任何极端的情形都将迎来转机,这是一种哲学性的思考。随后,“开辟迄今兹,此理信可凭”进一步强调这种规律的普遍性和可靠性。

接着,诗人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炎炎者易灭,巍巍者必倾”,这是对自然力量的观察,指出了任何过度和极端都将导致毁灭。“圣智无奈何,况此愚昏氓”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改变这种自然规律的无奈,以及对那些不识时务、愚昧无知之人的哀叹。

在下一部分,诗人以比喻的手法批评了权势和暴力的现象:“设罗以猎兽,切骨陷其膺。重势以镇物,悬绝压其肱。”这里的“设罗”与“切骨”、“重势”与“悬绝”,都是对强权行为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和批判。

而在最后几句中,诗人转向个人情感的抒发:“纵使贲与育,力有不获呈。物情千万变,可尽得经营。”这里,“贲”、“育”指的是修养和教育,而“力有不获呈”则表明了即便是修养和教育,也存在其局限性,无法完全掌控世事。

接着,诗人赞美了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不如寂寞士,葛带而兰缨。无求复无忧,容貌甚和平。”这里,“寂寞士”指的是那种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隐者,而“葛带而兰缨”则是对这种生活状态的生动描绘。

最后几句:“况兹积雨馀,秋气日姿清。悠然有佳兴,美酒时一倾。”这里,“积雨馀”、“秋气日姿清”再次描绘了自然景象,而“悠然有佳兴,美酒时一倾”则表达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所体验到的闲适与快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个人情感的深刻观察,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理念。

收录诗词(2256)

张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字:文潜
  • 号:柯山
  •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 生卒年:1054—1114年

相关古诗词

白乐天有渭上雨中独乐十馀首仿渊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时屡秋雨仿白之作得三章(其二)

罢官卧穷巷,值此云物稠。

连延经旬雨,城市欲行舟。

柱础变坳塘,瓦沟成暴流。

萧然残暑退,寒事戒衣裘。

老人朝睡足,起坐梳白头。

呼童饬晨餐,薪湿爨妇愁。

洗我朱提杯,不复具肴羞。

一觞已径醉,万事良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白乐天有渭上雨中独乐十馀首仿渊明予寓宛丘居多暇日时屡秋雨仿白之作得三章(其三)

故人遗我酒,气味芳以清。

置之屋壁间,兴至时一倾。

银杯度一合,三釂已彻觥。

既免戒沉湎,且无忧病酲。

嵇阮愧令德,刘石无遐龄。

荒狂有何乐,徒以酒自名。

吾幸免困此,庶几尽平生。

形式: 古风

白沙阻风

春江风易恶,故作客行难。

晴日开野色,朝寒醒醉颜。

归人出断岸,去翼复前山。

淹泊无谁语,村翁亦往还。

形式: 五言律诗

白纻词二首效鲍照(其一)

摇轻裾,曳长袖,为楚舞,千万寿。新词白纻声按旧。

朔风捲地来峥嵘,燕雁避霜饥不鸣。

高堂酒多华灯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