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

四明山水名天下,师去那知客路遥。

雪霁惊麇腾宿莽,月明寒鹊集疏条。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

说与住山光老子,送宾也合过溪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倪瓒所作的《送僧游天台次张外史韵》,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游历天台山的深深祝愿和对自然景色的赞赏。首句“四明山水名天下”点出天台山的名声与壮丽,暗示了僧人的行程将是一次令人向往的旅程。接着,“师去那知客路遥”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离去的关切,虽然路途遥远,但对僧人的祝福不减。

“雪霁惊麇腾宿莽,月明寒鹊集疏条”描绘了雪后初晴,麋鹿在荒野中奔腾,月光下寒鹊栖息于稀疏树枝的景象,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这两句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坐寻云顶千峰石,归趁江头八月潮”则描绘了僧人探寻山巅的壮志和期待着乘着江潮归来的画面,充满了对僧人勇攀高峰和顺应自然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说与住山光老子,送宾也合过溪桥”作结,想象僧人在山中遇见的老者,表达出对僧人与当地风土人情交融的期许,以及送别时的亲切与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描绘天台山的美景和僧人的行程,寄寓了诗人对僧人的深情厚意和对自然的热爱,语言简洁,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96)

倪瓒(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后字元镇,、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 字:泰宇
  • 号:云林子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301~1374

相关古诗词

兰陵王.咏柳

为谁碧。千缕春愁似织。

年时见、拖雨弄晴,此树依稀玉河侧。

长条覆路直,金勒犹嘶过迹。

东风紧、飘尽暗尘,怊怅携柑倦游客。春痕试寻觅。

对蔓草瀛亭,斜照铜陌。迟莺早、燕沈消息。

空青眼抛汝,白头催我,灵和前事付过翼。

叹人已非昔。羌笛。听吹入。又郭黯烽晨,旗闪烟夕。

漫天飞絮浮云隔。念千里芳堠,五湖幽宅。

声声桥上,唤杜宇,去未得。

形式:

过许生茅屋看竹

舟过山西已夕曛,许生茅屋远人群。

凿池数尺通野水,开牖一规留白云。

煮药烟轻冲灶出,碓茶声远隔溪闻。

可怜也有王猷兴,阶下新移少此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寄顾仲瑛

江海秋风日夜凉,虫鸣络纬尚綀裳。

民生惴惴疮痍甚,旅泛依依道路长。

衰柳半敧湖水碧,浊醪犹趁菊花黄。

知君习静观诸妄,林下清斋理药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中秋

经旬卧病掩山扉,岩穴潜神似伏龟。

身世浮云渡流水,生涯煮豆爨枯萁。

红蠡捲碧应无分,白发悲秋不自支。

莫负尊前今夜月,长吟桂影一伸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