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游朴为友人王章庵所作,表达的是离别的哀愁与对未来的期许。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联“两年沧海苦遐思,四日梁山又别离”,开篇即点出离别的主题,将离别之情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之中,通过“两年”与“四日”的对比,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别离的频繁,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悲凉的氛围。
颔联“坐破一毡愁对酒,歌残三叠怅临歧”,进一步描绘了离别时的情景。诗人坐在简陋的毡毯上,面对着酒杯,心中满是愁绪;歌声已经唱完三遍,却依然无法掩饰心中的惆怅与不舍。这一联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离别时的痛苦与无奈。
颈联“清霜列院鸣猿断,落日孤城去马迟”,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增强了离别的哀愁感。清冷的霜气、鸣叫的猿猴、即将西下的夕阳、孤独的城池、缓慢离去的马匹,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凄凉的画面,强化了离别的悲凉气氛。
尾联“亦识前期芳岁在,只今何以慰凄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当前离别之苦的无奈。尽管知道春天会再次到来,但此刻的离别之痛如何才能得到慰藉呢?这一问,既是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对现实离别之苦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