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年冷坐已败阙,只履西归更脱空。
后代儿孙空妄想,鸥鸪啼不为春风。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从瑾所作的《颂古三十八首》中的第七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和对后世期望的感慨。"九年冷坐已败阙",描述了诗人长时间的清修生活,可能是在修行中遭遇挫折或内心感受的孤独与寂寥,"败阙"一词暗示了这种困境。"只履西归更脱空",意指诗人回归现实,认识到一切皆为空幻,进一步深化了对世间虚无的理解。
"后代儿孙空妄想",诗人以后代子孙的视角来看,指出世人往往执着于虚幻的梦想,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世俗观念的批判。"鸥鸪啼不为春风",借鸥鸟和鹧鸪的叫声,寓意即使春天来临,它们也不会因为人们的期待而改变自己的本性,暗喻人应顺应自然,不应过于追求世俗的繁华。
整体而言,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对人生无常和空性的理解,以及对超脱世俗束缚的追求。
不详
人人有个生缘,且非东土与西天。
击珊瑚树枝枝好,撒水银珠颗颗圆。
家家门口透长安,不见纤毫眼界宽。
无法无人谁付嘱,难兄难弟自相谩。
棘枝何可着文禽,敛翼卑栖不自禁。
应待上林春似海,向风飞去弄佳音。
大地绝纤尘,面南看北斗。
嫁鸡逐鸡飞,嫁狗逐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