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诗和璧园艳体(其一)

楚国佳人号绛绡,芙蓉新殿斗纤腰。

不教茅许同珠藉,偏有裴樊渡石桥。

芝馆乌龙惊绣榻,桃源仙犬吠云翘。

青童昨夜朝阿母,一夕微霜蕙叶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楚国佳人的美丽与神秘,以及她所处环境的奇幻与超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与背景的和谐统一。

首先,“楚国佳人号绛绡”,以“绛绡”形容佳人的肌肤如丝般细腻,暗示其非凡的美貌。接着,“芙蓉新殿斗纤腰”,将佳人比作盛开的芙蓉,不仅赞美了她的身姿曼妙,也暗示了她如同宫殿中绽放的花朵,高贵而引人注目。

“不教茅许同珠藉,偏有裴樊渡石桥。”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佳人的独特与与众不同。茅许和珠藉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比喻,这里用来形容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而佳人则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仿佛跨越了寻常的界限,与裴樊(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仙人)相会于石桥之上,象征着她超凡脱俗的气质。

“芝馆乌龙惊绣榻,桃源仙犬吠云翘。”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佳人所在环境的神秘与超然。芝馆中的乌龙被绣榻所惊动,桃源中的仙犬对着云翘吠叫,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佳人生活的环境充满了奇异与神秘的气息。

最后,“青童昨夜朝阿母,一夕微霜蕙叶凋。”通过青童朝拜阿母的情节,以及一夜微霜导致蕙叶凋零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脆弱。这既是对佳人生活状态的一种隐喻,也是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与美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神秘的仙境世界,展现了佳人的独特魅力及其所处环境的奇幻色彩,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与美的哲思。

收录诗词(272)

曾广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仙诗和璧园艳体(其二)

桂海争传萼绿华,瑶池曾驻六萌车。

一从月姊承恩泽,多少星娥足怨嗟。

谁遣坏陵弹散雪,空持倾国对流霞。

三山采药愁真诰,冷尽天台洞口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游仙诗和璧园艳体(其三)

圣女祠前宝扇回,元君墀下绣帘开。

相从诸娣鸾为佩,第一仙人凤作钗。

妒雪未消栀子结,行云翻罢牡丹鞋。

洛滨明月漳滨雨,不踏金莲不肯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游仙诗和璧园艳体(其四)

琼岛天风紫电光,上清归路到披香。

绮窗本托青飞雀,羽猎偏骑白凤皇。

无复银槎开夜宴,悔教菱镜照春妆。

华阳不是无丹诀,待得丹成海有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郭园公宴回文

支筇短径小塘东,地胜清机息转蓬。

羲燧纪年穷瀁莽,惠庄同意得玄通。

移樽促影花窥镜,坐席容床石卧松。

丝柳拂桥长共记,迟归每咏舞雩风。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