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二)

保扶明主自春宫,万国升平出至公。

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

外家恩数仍长信,原庙蒸尝即治隆。

欲叙圣功歌挽者,乾坤难入画图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辅佐英明君主自宫廷起,普天之下安定和平源于公正无私。
暂时共同执政以顾全大局,追求千秋万代的公平风尚。
皇室外戚恩宠如长信宫,太庙祭祀庄重显治国之隆盛。
想要歌颂他的无上功绩,但天地间的壮丽景象难以尽绘于画卷。

注释

保扶:辅佐。
明主:英明君主。
春宫:宫廷。
万国:普天之下。
升平:安定和平。
至公:公正无私。
顾命:暂时共同执政。
聊共政:暂时共同处理政务。
思齐:追求平等。
千古:千秋万代。
同风:相同风尚。
外家:皇室外戚。
恩数:恩宠。
长信:长信宫。
原庙:太庙。
蒸尝:祭祀。
治隆:治国兴盛。
圣功:无上功绩。
挽者:歌颂者。
乾坤:天地。
画图:画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秦观为悼念大行太皇太后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人以崇高的敬意描绘了太皇太后的形象,她自春宫时期开始辅佐明主,致力于国家的和平与繁荣,展现出无私的至公精神。"顾命一时聊共政"表达了她在关键时刻参与国事决策,"思齐千古遂同风"则赞美她的德行影响深远,成为后世效仿的楷模。

诗中提到的"外家恩数仍长信",可能指的是太皇太后家族受到朝廷的长期恩宠和信任,而"原庙蒸尝即治隆"则暗示她在世时国家祭祀活动的隆重,体现了对祖先的尊崇和国家治理的有序。

最后,诗人感叹想要用诗歌来歌颂太皇太后的圣功,却发现她的伟大难以用世间画卷完全描绘,这既是对逝者的崇高评价,也是对她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秦观对于尊长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深情缅怀。

收录诗词(571)

秦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 籍贯:北宋高邮(今江苏)
  • 生卒年:1049-1100

相关古诗词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其一)

东朝制诏九年称,烈武功高后世兴。

坐举不周天柱正,亲扶旸谷日车升。

班行尚想延和殿,羽卫俄趋永厚陵。

洛水嵩峰霄汉外,百官西望涕难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广陵五题(其一)次韵子由题九曲池

萧瑟通池閟茂林,岸傍无复属车音。

涵春似恨隋家远,涨晓疑连蜀井深。

斗草事空烟冉冉,司花人远树阴阴。

劳生俛仰成陈迹,纵有遗声可用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广陵五题(其三)次韵子由题蜀井

蜀冈精气滀多年,故有清泉发石田。

乍饮肺肝俱澡雪,久窥杖屦亦轻便。

炊成香稻流珠滑,煮出新茶泼乳鲜。

坐使二公乡思动,放杯西望欲挥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广陵五题(其五)次韵子由题光化塔

古佛悲怜得度人,应缘来现比丘身。

水流月落知何处,花发莺啼又一春。

方外笑谈清似玉,梦中烦恼细如尘。

老僧自说从居此,却悔平时事远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