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述闻(其五)》由晚清诗人黄遵宪所作,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局势的深刻洞察与忧虑。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复杂的历史情境。
首联“拨帜先登径上台,炮声震地忽轰雷”以战争场景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军队冲锋陷阵的情景,炮声如雷鸣,渲染出紧张激烈的氛围。这里的“拨帜”、“先登”、“上台”都是军事术语,分别指改变战局、率先攻入敌方阵地、占领要塞,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激烈与紧迫。
颔联“一齐扰扰嗟鱼烂,万目眈眈看虎来”进一步深化了战争的描写。其中“鱼烂”是形容国家或政权内部腐朽,如同鱼肉腐烂;“虎来”则象征着强敌的逼近。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内外交困的局面。
颈联“铁铸六州成大错,衣香七市付沈灰”将视角转向历史,指出过去的错误决策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六州”和“七市”可能是指具体的地域或象征性的区域,而“铁铸”和“衣香”则是对过去辉煌的回忆,与“成大错”和“付沈灰”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历史教训的重要性。
尾联“联盟守约连名奏,赖有维持半壁才”则转向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但仍有联盟坚守承诺,共同应对挑战。最后一句“赖有维持半壁才”表达了对有能力之人能够稳定局势、支撑局面的期待,体现了作者在动荡时局中的乐观态度和对人才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历史、未来等多重主题的探讨,展现了黄遵宪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既有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有对未来希望的寄托,体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