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其六)

磨铁工夫百鍊思,古今能得几生知。

西来第一光明谛,只在花香果熟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论文(其六)》由清代诗人黄人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与思考。诗中以“磨铁工夫百鍊思”开篇,形象地比喻了学习和思考的过程需要经过无数次的锤炼和努力,暗示了知识与智慧的积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实践。

接着,“古今能得几生知”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真正能够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人寥寥无几,强调了知识获取的难度与珍贵性。这里不仅指出了知识的稀缺性,也暗含了对后学者的勉励,鼓励他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西来第一光明谛”中的“西来”可能指的是佛教东传,这里的“光明谛”指的是佛教中关于真理的教义,即一切法皆空,万法皆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这一句通过引用佛教教义,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深邃思考,同时也暗示了知识与智慧的追求如同探求真理一般,需要超越世俗的束缚,达到一种超脱的境界。

最后,“只在花香果熟时”以自然界的景象为喻,形象地说明了知识与智慧的获得并非偶然,而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努力的耕耘,如同花朵绽放后才能结出果实一样。这既是对前文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后学者的启示:真正的收获往往伴随着辛勤的付出和时间的沉淀。

综上所述,《论文(其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知识获取、智慧追求以及真理探索的艰辛与价值,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学问和宇宙奥秘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426)

黄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文(其七)

不辞险阻辟蚕丛,依样葫芦画太工。

紫凤天吴君莫笑,可怜无数应声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论文(其八)

正宗两宗拙能藏,压倒奇才不能狂。

解道葵邱非盛事,宋襄徐偃尽称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论文(其九)

制锦还宜子细看,美人臂好莫登盘。

黄钟大吕声原正,移奏房中惨不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论文(其十)

气充词沛更心虚,万事还宜惜有馀。

陆海潘江潮落处,更无滴水傲沟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