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红闹枝头二月寒,中秋还许两回看。
君家泮水宫墙畔,吾道重春孔子坛。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其一)》。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颇有深意。
"红闹枝头二月寒" 一句,描绘的是早春时节,虽然气候仍旧寒冷,但枝头上的花朵已经开始竞相开放,呈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二月”指的是农历的第二个月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通常是从立春那天开始计算的,因此这时节还未到春暖花开之时,但枝头上的杏花已经迫不及待地展现其热闹的姿态。
"中秋还许两回看"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象的珍惜与期待。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代表着秋天的丰收和圆满,而“两回”则暗示诗人希望再次回到这个地方,去欣赏那绚烂夺目的杏花。这里蕴含了对美好事物不舍昼夜、渴望重温的感情。
"君家泮水宫墙畔" 一句,描写的是诗人朋友王荣家的位置,其宅邸紧靠着一条清澈的河流(泮水),并且与古老的宫墙相接。这里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不失豪迈的居住环境。
最后,"吾道重春孔子坛" 这句话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学问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在这里,“吾道”指的是诗人的学术追求,而“重春”则意味着每到春天都要来此地,以此作为纪念和致敬。孔子坦可能是一个与儒家学说相关的地方,或者是用于举行祭孔等仪式的场所。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统的尊崇,以及对知识学习的持续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和对朋友宅邸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珍视与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学问传承的重视。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半秋凉意转春寒,似曲江头紫陌看。
霜近核中仁再结,多调饧酪奉新欢。
简斋诗老不重生,流月无声句绝清。
好个杏花疏影里,秋空吹笛到天明。
早开菖叶劝耕辰,八月繁华又一新。
旧日举人应最喜,桂闱秋报杏园春。
纷纷世上少全人,鹤睫分光照始真。
李相头颅君莫笑,神仙犹现羽禽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