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叟题听庵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

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

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

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

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为张叟题听庵》。诗中描绘了山神的多变性格和不时发出的恶声,与居住在庵中的张叟形成对比。张叟虽然未闻这些声音,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山神的多变与不善。接着,“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则赞美了张叟的定力,即使外界纷扰不断,他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干扰。

后半部分“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表达了对听闻外界杂音的反感,认为这只会扰乱人心。而“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则进一步强调了张叟对天道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世俗杂念的摒弃。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两句,暗示了张叟与天道的亲近,以及他对天意的理解与传达。最后,“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可能是在表达张叟对生命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年岁增长的平和态度。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则预示着张叟将遵循内心,过着无怨无悔的生活。诗的结尾“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表明了诗人与张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及对彼此观点的尊重。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则是对如何消除外界干扰、达到内心平静状态的思考,以及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超越,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规律和天道的敬畏与顺应。

收录诗词(7088)

王世贞(明)

成就

作品:《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

经历

明代的文学家、史学家。为“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

  • 称谓:又号弇州山人
  • 字:元美
  • 号:凤洲
  • 籍贯:太仓(今江苏太仓)
  • 生卒年:1526年-1590年

相关古诗词

张山人寓侯先生适园得诗廿二首见示因留宿我弇州园五日而赠以此诗

读君适园诗,留君弇园住。

试拈弇园景,何如适园趣。

往往清夜游,亦有曹刘句。

所少但乳柑,乞栽三百树。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题三笑图

远公白莲社,郁若人天师。

破戒饮陶令,违誓过虎溪。

远方一大笑,陶意竟攒眉。

乃知病维摩,不受弥勒窥。

何物陆道士,千载亦传疑。

形式: 古风

王鸿胪同瑴乞归以养母也黎惟敬内翰合燕中诸名士以诗送之而题曰青山招隐属不佞次焉

昔读招隐篇,白云栖桂树。

矫首望白云,吾亲在其处。

是以夕上书,朝即挂冠去。

陋此介推怨,龙蛇安所慕。

笑彼东方达,朝薮终何据。

躬耕慧山麓,菽水足旦暮。

身隐竟焉文,吾诗耳当污。

形式: 古风

安履山房二章为醉梦生赋上言感下言适也(其一)

吾闻天池生,宏览周九舆。

踯躅公车门,生不与愿俱。

委骨傍要离,虽侠非所愉。

顾瞻长山址,可托千载躯。

玉树埋土中,谁能废欷歔。

有子不逮养,兹焉恒结庐。

喟此泉下悰,毕力共扫除。

慨彼尘中观,委怀在诗书。

悠哉复悠哉,成子山泽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