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中归至登封遂讽高宰令取峻极中院厨前石钟板盖唐人寺记字甚奇丽也

吴砧已碎乐生论,京江昔沈瘗鹤铭。

半裁紫阳立玞石,考击化度求金籯。

乃知金石有厄会,名碑旧叠长安城。

顷年醴泉有贤令,政誉蔼蔼多流馨。

为怜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

坏垣粪壤得颜碣,榛丘棘垄求魏徵。

史讹遂正冲远字,石阙再树六骏形。

板图列籍示过客,龟趺螭首罗齐廷。

后来谬令类俗子,辄去其籍人皆惩。

昔到般舟访遗迹,季海寺记今彫零。

晓闻晨钟呼僧粥,石磬嘹亮穿云清。

往观乃是唐短碣,大穷索缚乘前楹。

字形峥嵘笔萧散,远过名殿诸题经。

劝僧拂拭置高壁,安知野僧不我听。

十年再游尚如昔,击拊刻划将俱平。

急归入城讽县令,立使舁至无久停。

此碑复立非我力,奇物久废天须兴。

形式: 古风

翻译

吴地的砧声已破碎了乐生的议论,昔日京江沉埋着鹤铭的碑文。
半截紫阳石上立着珷玞石刻,敲击寻求化度寺的金箱。
这才明白金石也有遭遇灾难的时候,名碑曾密集于长安城中。
近年来醴泉县有贤明的县令,政绩显著声誉流传。
为了纪念文采出众的人杰,他们曾陪葬在昭陵旁。
在废墟和尘土中找到颜真卿的石碑,寻找魏徵的遗迹也艰难。
历史的错误得以纠正,石阙重新树立起六骏的雕像。
板图陈列以示过往行人,龟背螭首排列在齐廷。
后来的错误命令如同俗人,常常删除记录,人们以此为戒。
早年乘船来访,季海寺的记载已残破不堪。
清晨听到寺庙的钟声唤僧人吃粥,石磬清脆响彻云霄。
那是一块唐代的短碣,我在大穷索缚前仔细查看。
字迹峻峭笔触疏放,超越了名殿上的题诗。
劝告僧人擦拭后放在高墙,谁能料想野僧会听从。
十年后再游,一切如昔,刻痕磨损将要平复。
急忙进城拜见县令,立刻让人抬来,没有停留。
这块碑的重立并非我的功劳,奇异的事物长久废弃,天意使之复兴。

注释

吴砧:吴地的砧声。
乐生论:乐生的议论,指关于人生的哲学观点。
京江:古代地名,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
昭陵:唐朝皇帝李世民的陵墓。
颜碣:颜真卿的石碑。
魏徵:唐朝名臣,以直言敢谏著称。
六骏:秦始皇陵中的六匹骏马雕像。
龟趺螭首:龟背状的底座和龙首装饰。
谬令:错误的命令。
般舟:泛指船只。
季海寺:寺庙名。
大穷索缚:深入探索。
题经:在经卷上题写文字。
野僧:未受正规训练的僧人。
急归:急忙返回。
舁至:抬到。
奇物:指珍贵或罕见的文物。
天须兴:天意使之兴起或恢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廌的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切感悟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古碑、石钟等文物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过去盛世的怀念以及对当下衰败景象的哀叹。

首句“吴砧已碎乐生论”以历史事件开篇,引出作者对往昔繁华的回忆。接着,“京江昔沈瘗鹤铭”则描绘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情景。“半裁紫阳立玞石,考击化度求金籯”两句中,通过对古代文物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

“乃知金石有厄会,名碑旧叠长安城”一句,揭示了诗人深刻的历史观念,即认为金石之刻能留存至今,与古代著名碑文在长安城中流传,是时间与空间相遇的产物。

“顷年醴泉有贤令,政誉蔼蔼多流馨”两句,赞颂了一位贤能的统治者,其政绩如同美酒般令人称道。紧接着,“为怜文星足人杰,昔皆祔葬陪昭陵”表达了对先贤遗迹的敬仰之情。

诗中后半部分,则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存的细致描绘,如“坏垣粪壤得颜碣,榛丘棘垄求魏徵”,展现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探寻与追溯。同时,“石阙再树六骏形”一句,以恢宏的气势描绘了历史文物的壮丽景象。

“板图列籍示过客,龟趺螭首罗齐廷”两句,则通过对古代文献和图画的描述,传达了作者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而“后来谬令类俗子,辄去其籍人皆惩”则表达了一种对于后世轻视历史、遗忘先贤的批评态度。

“昔到般舟访遗迹,季海寺记今彫零”一句,通过对古寺遗迹的探访,强调了保存文化记忆的重要性。紧接着,“晓闻晨钟呼僧粥,石磬嘹亮穿云清”则以清新脱俗的声音和景象,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意境。

“往观乃是唐短碣,大穷索缚乘前楹。字形峥嵘笔萧散,远过名殿诸题经”几句中,以对古代碑文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古典文学艺术的深切赞赏。

“劝僧拂拊置高壁,安知野僧不我听。十年再游尚如昔,击拊刻划将俱平”则通过对僧人生活场景的描绘,以及时间流转中事物无常的情感体验,传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

最后,“急归入城讽县令,立使舁至无久停。此碑复立非我力,奇物久废天须兴”几句,则表达了一种对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期盼,以及对于个人力量有限和历史发展不可抗拒性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文物、自然景观以及人事变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修养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437)

李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 字:方叔
  • 号:德隅斋
  • 籍贯:华州(今陕西华县)
  • 生卒年:zhì)(1059-1109

相关古诗词

自陕州渡黄河歌

流浪沧浪二十年,三江五湖一钓船。

江神海若谙忠信,此身常在蛟龙渊。

欲渡黄河滨,小儿语相玩。

鲸鲵嗜人正饕餮,忠信难凭彼方悍。

我尝夜泛子胥湾,钱塘大浪如银山。

崇明海门水如墨,况此相望一苇间。

为吾鼓桨为君歌,气凌河伯惊鼋鼍。

醉披紫绮傲风波,济川迟暮奈天何。

形式: 古风

西丘

西丘对秋风,萧飒如原隰。

木落景扶疏,碧环天壁立。

馀霞拂暮散,夕鸟寒更急。

独有松上鹤,不为鹦鹉粒。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西郊

黄花作秋色,槁荚作秋声。

残春有秋意,奈此恻恻情。

乔木点新翠,古垄集飘英。

午风薰径草,麦浪摇新晴。

脂车逐胜士,访友来西坰。

苦汗泣瘦马,流尘污华缨。

冁然发孤笑,屡醉辄屡醒。

聊歌干旄篇,愧我未登瀛。

形式: 古风

观文恪王公乐道院巽亭在城上下临潩水

氤氲蟠巽隅,峥嵘干斗魁。

芜城佳气缅,茂林朱槛开。

竹月静荫扃,松风绿摇杯。

开轩清流度,隐几遥山来。

恪公昔优游,弭节此裴回。

言念平生容,翻然九泉哀。

张老颂赵寝,雍门悲孟台。

歌榭奄凝尘,燕阁郁生苔。

侈靡一转盼,金碧复成埃。

独无不忘者,安用尔为哉。

恪公古遗直,劲气腾九垓。

岂惟甘棠爱,将与故国偕。

传家有元凯,上客尽邹枚。

聊兴胜士想,愧无能赋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