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
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
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
佛寿倘能续,佛像谅可补。
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
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
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
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高峰,观赏自然景物的画面。开篇“予尝登高峰,近瞰碧溪坞”直接将读者带入壮丽的山峰之巅,视野辽阔,可见远处的碧绿溪流与山坞。接下来的“老松如卧龙,夹道忽腾翥”则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古老松树如同卧龙一般,气势非凡,夹在小径两旁,给人一种灵动的感觉。
“危梯过百折,直下看云雨”中,诗人通过险峻的梯子,穿越层层叠嶂,最终到达一个可以直接俯瞰云海和雨幕的地方。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勇气,也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善导有遗踪,十佛从口吐”则转向宗教文化,提及到修行者的智慧与佛法的传承。这里的“十佛”可能是对某个特定寺庙或佛像的称呼,而“从口吐”则暗示了佛法的口头相传。
接下来的几句“岁久缺其三,尘埃谁复数。佛寿倘能续,佛像谅可补”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逝与物变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某些失落事物的怀念之情。
最后,“绕山行道迹,会转坦无阻。中休有磐石,蔽日多林莽。安得德山流,来为此峰主。结茅孤顶上,端坐诃佛祖”则描写了诗人在山间漫游的过程,寻找一处宁静之地,最终在高峰之巅,坐在草丛中,与佛祖对话,这不仅是身体上的攀登,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超脱与追求。
不详
江南江北来,昨夜同枝宿。
平明一声起,回顾已极目。
□□□□□□□,□□□□□□。
莫交闲虑到心头。有来忧不得,无后不须忧。
万般希望不如休。无来求不得,有后不须求。
何处孤城号秭归。
老读文书兴易阑,须知养病不如闲。
行林瓦枕虚堂上,卧看江南雨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