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其一)

先人手种一川松,为栋为杗似未中。

只合茅斋听驱使,为公六月唤秋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翻译

祖先亲手种植了一片松林,作为梁柱似乎还不够尽善尽美。
它们只适合在茅草小屋中听从调遣,到了夏天能为主人带来凉爽的秋风。

注释

先人:祖先。
手种:亲手种植。
一川:一片。
松:松树。
为栋为杗:作为梁柱。
似未中:好像还欠缺一些。
茅斋:简陋的小屋。
听驱使:听从调遣。
为公:为了主人。
六月:夏天。
唤秋风:带来秋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名为《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诗中的意境清新,语言朴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

“先人手种一川松”表达的是前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种植了整片松林,这些松树如今已长成为栋材和梁木,但似乎还未被完全利用。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大的赞美。

“为栋为杗似未中”进一步强调了松树的成长状态,尽管它们已经可以用来建造房屋,但似乎还没有达到最佳的使用时机。这不仅是对植物生长周期的观察,也反映出诗人对待物待人的耐心和等待。

“只合茅斋听驱使”一句则转向了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愿意隐居于自然之中,以草舍为庵堂,倾听自然界的节奏。这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也体现出诗人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态度。

“为公六月唤秋风”最后一句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某种超脱。诗人希望在六月这炎热的季节中,能够感受到秋天的凉爽,这不仅是对自然气候变化的预感,更有追求精神上的清凉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描写松树的成长、个人隐居生活以及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期待,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怀,以及内心深处对于宁静与超脱的向往。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和昌英叔雪中春酌

南溪春寒强似冬,南溪春水走玉虹。

雷公戏手行春雪,诗人嘲词便飞屑。

只嫌春雪趁春雷,春容正要渠栽培。

冻作玉花销作雨,多般点缀春庭户。

酒杯如海醉即休,醉中看雪忘却愁。

如何呼酒不痛饮,可令诗肩受凄凛。

少时狂杀老更狂,长恐此意堕渺茫。

醉乡有地分一席,且与先生十分梨花注大白。

形式: 古风

和昌英主簿叔求潘墨

颇怯冥搜恼藏神,却思瘗砚学元宾。

墨家何以得公重,诗债又来欺我贫。

镜面松身纷楚楚,金华笏样本陈陈。

懒边此宝端无用,送似草玄扬子云。

形式: 七言律诗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其三)

只拥书千卷,何须屋万间。

新堂傍溪水,大字署蓬山。

恰有乘风客,来分半日闲。

自煎虾蟹眼,同瀹鹧鸪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其八)

秀溪何处好,腊尾与春初。

山色梅边净,人家竹里居。

先生来得得,一笑意舒舒。

归路无灯火,冰轮挂岭隅。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