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江舟对月》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舟上对月而坐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句“静夜瞻明月”,点明时间与环境,静谧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四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接着,“孤吟怆客神”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月光下的吟唱触动了他敏感的心灵,使得情感更加深刻。
“独怜蟾窟地,能照白头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独爱那月亮所处的神秘之地——蟾宫,它能够照亮那些白发苍苍的老人,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
“细草虫鸣近,深林鹊啭频。”这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和动态感。近处细草间传来虫鸣,远处深林中不时传来喜鹊的啼叫声,这些声音与月光一同构成了夜晚的交响乐,增添了诗的意境美。
最后,“明朝清镜里,霜鬓又添新。”诗人预想明日清晨,对着清澈的镜子,发现自己的鬓发又增添了几根白发。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年华老去的深深忧虑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月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