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年仅五岁的嗣君在衙斋中受邀聚会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孩童与成人的对比,以及其非凡的风度与成熟。"径寸骊珠夜色悬",以骊珠比喻嗣君,形象地描绘了他在夜晚聚会中的独特光芒,如同珍贵的珍珠般闪耀。"衣裳楚楚画堂前",进一步强调了嗣君服饰的整洁与华丽,衬托出他在画堂前的优雅姿态。
"抽毫异日兰台坐",预示着嗣君将来可能坐在兰台(古代官署名,负责编纂史书)的位置上,暗示他有着远大的未来和卓越的才能。"会学盈川赋浑天",则表达了对嗣君未来的期待,希望他能像盈川那样,写出关于天文的宏篇巨著,展现出他在学问上的深厚造诣和广阔视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寄语,展现了嗣君在年幼时就展现出的非凡气质和潜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其美好未来的深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