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引

梁间双燕宿。回身守空屋。那堪梦断风摇竹。

春来发曲局。春来发曲局。绿窗几扇,湘帘一幅。

尽日伴人幽独。黄昏不觉愁伊郁。夜长空秉烛。

夜长空秉烛。

形式: 词牌: 东坡引

鉴赏

这首《东坡引》由清代诗人陆求可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孤寂之中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梁间双燕宿”这一自然景象的对比,巧妙地映射出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首句“梁间双燕宿”,描绘了一幅温馨和谐的画面:燕子在梁间栖息,相互依偎,享受着宁静的夜晚。然而,紧接着的“回身守空屋”一句,笔锋一转,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境地——主人公独自一人,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内心充满了孤独与寂寞。

“那堪梦断风摇竹”,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即使在梦中,也无法逃脱孤独的阴影,醒来时,只有风吹动竹叶的声音相伴,更添了几分凄凉。接下来的“春来发曲局”,似乎在暗示春天的到来并未带来温暖与生机,反而让主人公更加感伤,因为春天本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却成了他孤独情绪的催化剂。

“绿窗几扇,湘帘一幅”,描绘了室内环境的简朴与静谧,绿窗透出微光,湘帘轻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郁。

“尽日伴人幽独”,直白地表达了主人公与孤独为伴的现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孤独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黄昏不觉愁伊郁”,黄昏时分,本应是归家团聚之时,但对于主人公来说,却是更深一层的孤独与愁绪的开始,他甚至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愁绪如此浓重。

最后,“夜长空秉烛”,以夜深人静、独自举烛为结尾,形象地展现了主人公在黑暗中寻找一丝光明的孤独挣扎。整个诗篇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主人公的孤独、寂寞、愁绪层层铺展,让人感同身受,深刻体会到孤独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空虚,更是心灵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收录诗词(372)

陆求可(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婆罗门引

青青杨柳,送行人、南北东西。门前征马初嘶。

慢唱阳关一曲,手捧白螺杯。

不愁君远去,但恐归迟。飘然路歧。知此意、只金徽。

看取双双瓦雀,对对凫鹥。

波心争浴,便朝昏、那有断肠时。怎人生、惯见生离。

形式: 词牌: 婆罗门引

夏云峰

路漫漫。何事间隔了、彩凤修鸾。

锦瑟多时冷落,愁起无端。

杜鹃声里,催不转、宝马雕鞍。

生受那、风帷雨帐,五更寒。不堪带缓裙宽。

倩鱼雁传书,远向关山。看过春花灿烂,秋月团圞。

香闺愁绝,难得潇洒尽情欢。

试说与、驰驱远客,应也心酸。

形式: 词牌: 夏云峰

昼锦堂

红绽梅肥,绿垂笋折,风光处处关情。

懊恨此身无定,泛梗飘萍。

悔别溪山随马足,惭窥鬓影伴啼莺。

关河远,春树暮云,时时摇乱心旌。堪惊。

茅店月,青山路,多少霜迹鸡声。

不信神州赤县,尽是愁城。

梦中常作还乡客,醒时仍逐众人行。

须知道,负却赏心乐事,急问归程。

形式: 词牌: 昼锦堂

圣无忧

自古多愁处,无如客舍难堪。

薄情一片云遮面,摇落在江潭。

杜宇空啼泪血,春风不送征骖。

飞扬跋扈今如此,搔尽发鬖鬖。

形式: 词牌: 乌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