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包胥泣秦廷

伤心祖国压强邻,汉水方城已半沦。

退敌有怀存故楚,乞师无奈向西秦。

挥来一副英雄泪,洒遍全班将士身。

破碎河山旋克复,若敖不馁赖斯人。

救国天生社稷臣,乞师奔走不辞辛。

心诚一片因存楚,泪洒连朝始感秦。

友谊不乖情笃厚,君恩欲报性忠纯。

郢都虽破终能复,千古如公有几人。

吴师不退郢都沦,奋起英雄志欲伸。

祇为一心存故楚,敢辞千里乞强秦。

洒挥几日声和泪,感动盈廷君若臣。

近世许多亡国恨,如公挽救有何人。

徇情纵友岂忠臣,大祸来时始到秦。

昔日若非私故旧,今朝何致乞强邻。

虽能哭动雄师出,莫补横行敌卒臻。

功首罪魁应两有,斯人未可作完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申包胥泣秦廷》由清代诗人陈锡如所作,通过申包胥的形象,生动描绘了其在国家危难之际,为求援军而泣诉于秦国朝廷的壮举。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对忠诚义士的崇高敬意。

首联“伤心祖国压强邻,汉水方城已半沦”开篇即点明了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严峻形势,汉水与方城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象征着国家的领土正在遭受侵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危难的深切忧虑。

颔联“退敌有怀存故楚,乞师无奈向西秦”则展现了申包胥为了保全故国,不惜向秦国求援的决绝行动。这里不仅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外交手段的无奈与艰难。

颈联“挥来一副英雄泪,洒遍全班将士身”进一步刻画了申包胥的英勇形象,他以泪水激励将士,激发他们的斗志,展现出一位忠诚义士的高尚品格。

尾联“救国天生社稷臣,乞师奔走不辞辛”总结了申包胥的行为,强调了他作为国家支柱的使命与责任,以及为了国家利益而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申包胥泣诉秦廷的描述,不仅赞扬了他的忠诚与勇敢,也深刻揭示了在国家危难时刻,个人力量与国家命运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忠诚与牺牲对于国家复兴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3)

陈锡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客恨

地棘天荆客路艰,三年枉唱念家山。

笏袍子美鹃空拜,城郭丁威鹤未还。

无奈龙蛇方起陆,那堪虎豹又当关。

穷途我亦猖狂甚,狼藉青衫泪点斑。

故山茅屋数椽存,零落巢痕与爪痕。

雁雨蛩烟秋已老,蛟云蜃雾昼常昏。

家书寂寂沉双鲤,客泪潸潸洒七鲲。

不击西台竹如意,怕他朱鸟也消魂。

形式: 古风

秋感

频年漂泊滞江湖,慷慨悲歌碎唾壶。

名士由来羞画饼,丈夫自古志悬弧。

诚知天地方龙战,不信人才出狗屠。

沧海茫茫豪气在,私将明镜照头颅。

大江东去日西斜,身世无聊百感加。

两鬓不堪成白雪,一年容易又黄花。

人争驱逐中原鹿,我独优游下泽车。

萧瑟秋风怕凭吊,六朝金粉剩寒鸦。

形式: 古风

施沄舫内翰六十索诗奉贺一首

东港文坛耳执牛,西岑精舍杖扶鸠。

赤嵌回首一千里,黄甲题名三十秋。

人把冈陵争晋颂,我欣海屋已添筹。

坡仙恰好同生日,合作南飞曲献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哭家瑞陔进士

南宫一捷了前途,返棹清溪竟永徂。

梅社昔曾悬赤帜,竹城今已等黄垆。

未甘呼应同牛马,何害春秋促蟪蛄。

祇恨华堂新建就,才来贺燕便啼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