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搦歌(其一)

粟谷难舂付石臼。弊衣难护付巧妇。

男儿千凶饱人手。老女不嫁只生口。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社会中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通过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无奈与悲凉。

“粟谷难舂付石臼”,开篇便以“粟谷”这一基本生活物资的匮乏,暗示了人们在粮食获取上的艰难。石臼是古代用来舂米的工具,此处“难舂”二字,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粮食短缺时的无力感和无奈。

“弊衣难护付巧妇”,接着描述了衣物的稀缺问题。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人们仍然希望由“巧妇”来缝补衣物,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然而,“难护”二字,又揭示了即便有巧妇之能,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现实。

“男儿千凶饱人手”,这句诗将矛头指向了社会的不公。男儿们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千辛万苦,却只能满足他人的需求,自己的温饱难以保障。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老女不嫁只生口”,最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女性群体,尤其是那些因种种原因无法嫁人的老女。她们的存在仅仅是为了生育,而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生活保障。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抗争。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刻揭示了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矛盾与人性光辉。

收录诗词(706)

无名氏(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捉搦歌(其二)

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夹禅后裙露。

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捉搦歌(其三)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冷。

可怜女子能照影。不见其馀见斜领。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捉搦歌(其四)

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

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折杨柳歌辞(其一)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