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韩涧泉三首(其一)

达人贵适己,脱屣离王庭。

袖此转物手,悦我违俗醒。

睆彼岐山鸟,扬光来青冥。

岂其览德辉,而肯啄腐腥。

翻云吐嘉音,濯露洁脩翎。

纷纷世网密,何由觌尔形。

形式: 古风 押[青]韵

翻译

达人们珍视自我,毅然离开朝廷。
他们带着改变事物的手,使我从世俗中清醒愉悦。
瞥见岐山之鸟,光芒照亮青天。
难道它们会欣赏美德的光辉,而甘愿啄食腐朽腥臭的东西?
他们如同翻云吐出美妙的声音,洗净羽毛以示洁净。
世间纷扰如网密布,何处才能见到他们的真容?

注释

达人:有见识、通达的人。
适己:适合自己,追求内心。
脱屣:轻视,弃置不顾。
王庭:朝廷。
转物手:能改变事物的力量或智慧。
违俗醒:超脱世俗,保持清醒。
岐山鸟:比喻有志向或高洁之人。
青冥:青天,高空。
览德辉:欣赏美德的光辉。
腐腥:腐烂腥臭的事物。
翻云吐嘉音:比喻发表有价值的意见。
濯露洁脩翎:清洗羽毛,象征净化心灵。
世网:世俗的束缚或纷扰。
觌:相见,目睹。
尔形:你们的形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汶的作品,名为《寄韩涧泉三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污浊的超脱。

"达人贵适己,脱屣离王庭。" 这两句开篇即点出了诗人的志向,"达人" 指的是通达的人,"贵适己" 是说这样的达观之士珍视自我,不随波逐流;"脱屣" 则是脱掉束缚的意思,而"离王庭" 则暗示了对权力和世俗的超然。

接着,"袖此转物手,悦我违俗醒。" 这两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追求高洁品格的决心。"袖此" 指的是把这些志向藏在心里,"转物手" 则是通过行动去实现;"悦我" 表示内心的愉悦,而"违俗醒" 则表明诗人愿意背离世俗,保持清醒。

接下来,"睆彼岐山鸟,扬光来青冥。" 这两句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岐山鸟" 指的是高洁独立的鸟类,而"扬光来青冥" 则是说这些鸟儿展翅飞翔于碧蓝的天空。

然后,"岂其览德辉,而肯啄腐腥。" 这两句通过设问,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和对世俗污浊的拒绝。"岂其" 是古代的疑问词,"览德辉" 指的是观赏到美好的品德光辉,而"肯啄腐腥" 则是说诗人不愿意去接触那些低俗和腐败的事物。

最后,"翻云吐嘉音,濯露洁脩翎。纷纷世网密,何由觌尔形。" 这几句则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绘。"翻云吐嘉音" 是说诗人像翻腾的云朵一样发出了美好的声音;"濯露洁脩翎" 则是洗净了自己的羽翼,让其更加纯净;而"纷纷世网密,何由觌尔形" 则是在问,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之中,自己又该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和清醒。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和动物行为,以及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自我的志向。

收录诗词(7)

王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晋王大令保母帖

脱落黄祊帖,按辞大令书。

稍作兰亭面,七美谅非虚。

或讶缺勿毁,或疑集悲夫。

考真固云癖,订伪亦以愚。

第观竁中藏,清玩唯研壶。

晋人擅风流,宜与后世殊。

所惜尚言数,卜年八百馀。

贞石久且泐,双松当几枯。

片磗曷未化,逮兹厄耕锄。

方其内幽镌,要以托荒墟。

孰知坐此故,反能误意如。

传世岂所幸,况遭孽韩污。

辨端更为累,但资文字娱。

陶土或若此,何为殉玉鱼。

形式: 古风

一萼红(其四)红梅

剪丹云。怕江皋路冷,千叠护清芬。

弹泪绡单,凝妆枕重,惊认消瘦冰魂。

为谁趁、东风换色,任绛雪、飞满绿罗裙。

吴苑双身,蜀城高髻,忽到柴门。

欲寄故人千里,恨燕支太薄,寂寞春痕。

玉管难留,金樽易泣,几度残醉纷纷。

谩重记、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

一树珊瑚淡月,独照黄昏。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一萼红(其二)丙午春赤城山中题花光卷

玉婵娟。甚春馀雪尽,犹未跨青鸾。

疏萼无香,柔条独秀,应恨流落人间。

记曾照、黄昏淡月,渐瘦影、移上小阑干。

一点清魂,半枝空色,芳意班班。

重省嫩寒清晓,过断桥流水,问信孤山。

冰粟微销,尘衣不浣,相见还误轻攀。

未须讶、东南倦客,掩铅泪、看了又重看。

故国吴天树老,雨过风残。

形式: 词牌: 一萼红

一萼红(其五)初春怀旧

小庭深。有苍苔老树,风物似山林。

侵户清寒,捎池急雨,时听飞过啼禽。

扫荒径、残梅似雪,甚过了、人日更多阴。

压酒人家,试灯天气,相次登临。

犹记旧游亭馆,正垂杨引缕,嫩草抽簪。

罗带同心,泥金半臂,花畔低唱轻斟。

又争信、风流一别,念前事、空惹恨沈沈。

野服山筇醉赏,不似如今。

形式: 词牌: 一萼红